三河的古民居,因有名宅而出名。
历史上的名宅大院,由于缺少记载,很难追寻了。但晚清时期,肥西籍的淮军人物纷纷在三河购置房产,给三河留下了成片的名宅。当时有句话说:“从合肥到三河,九十里十八个镇台。”
所谓镇台,即总兵的别称,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一级。在肥西淮军人物中,提督衔以上的大员就有30多人,镇台级的自然也就更多。仅三河镇台级的就有5、6人。镇台们都争着在三河盖住宅,提督、巡抚、总督们自然不甘落后。
在所有的房子中,最好的房子要数潘、刘二家。广西巡抚潘鼎新、四川总督刘秉璋,因世居三河,在三河东街盖的房子也就出手不凡。这两套住宅虽然布局不同,但都有走马转心楼,都有花园,其建筑在江淮地区也是数得着的。
刘秉璋在南街还建了一套住宅,取名“鹤庐”,有一种闲云逸鹤,择良木而栖的味道。其房虽没有堂楼,但五进平房,前后进竟各有 12 间,在寸土寸金的三河,如此面积,也算是屈指可数了。
记名提督、苏松镇总兵张景春,在中街建了张公馆,并独资建造宏伟壮观的张氏祠堂。
记名九门提督、甘肃镇总兵张行知,在中街建有庭院式的住宅。
记名提督、皖南镇总兵潘鼎立,记名提督、寿春镇总兵董履高,记名提督董大义,副将张景星等,也均在三河镇或三河附近置有房产。
而李鸿章家族在三河建有李府仓房,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在三河建有周家当铺,其房子则有商宅性质,即门面房可以经营交易,后面的房子则可以住家。
除了这些督、抚、镇台们给三河增添了名门豪宅,还有相当一部分商业大腕们也大兴土木,兴建了各种样式的住宅。
从外观上看,三河的古民居多是青砖小瓦,飞檐翘角,防火墙隔断。从结构上看,山墙多竖有立柱,所谓“排山排柱”,可防大水的冲击。从内里看,多为深宅大院,一般为五、六进之深,院内往往建有圆门、隔墙,大户人家则辟有花园。
三河沿街房子,多有商宅性质,第一进多为门面房,从第二进开始,则多为住宅。
建国后,三河的古民居多有破坏,有些房屋被改建,有些房屋被拆毁。潘鼎新家的潘大房、刘秉璋家张大房,虽历经劫难,但在 1991 大水之后,也被拆除,不能不说这是三河古民居的最大损失。目前,惟有刘秉璋家“鹤庐”尚保存完好。
1991 大水后,三河建有竹苑新村、北苑新村、大南门小区等住宅区,则多为徽派建筑。站在三县桥上,望着小南河两岸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群,给人如进入江南徽州的感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