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月的降压药又涨了十几块,可血压还是忽高忽低……”
医院里一位老人攥着缴费单在那喃喃自语,他的这声感叹道出了无数慢病患者面临的困境。
一、可怕的慢病成为健康杀手
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口占全球总数的17.9%,但由慢性病引发的死亡却占到了全球的25.9%。
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的比例超过80%,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
更令人忧心的是,慢性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5%,血脂异常达40%;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19.0%,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不断凸显。
二、主动掌控对慢病的防控
其实,在医学界早已达成了一个共识:慢性病防控的黄金窗口不在诊室,而在疾病发生之前。
以糖尿病为例,《柳叶刀》发表的全球糖尿病预防研究证实,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使发病风险降低58%。
正如世卫组织在《全球慢病防控报告》中强调的:“最有效的健康干预,往往发生在人们工作、生活、娱乐的场所。”
一位参与过社区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的教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体检发现空腹血糖6.3mmol/L后,在健康管理师的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坚持每天健走45分钟,半年后血糖值回归正常范围。现在买菜会看配料表,周末带着全家去爬山,感觉找回了对健康的掌控感。”
这样的改变,远比病发后的治疗更有价值。它让健康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管理,从医疗账单上的数字变成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细节。
为此,我们发现现在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血糖血压免费检测点排起长队;在企业体检套餐中,胰岛素抵抗指数、颈动脉斑块筛查成为新增项目;尤其是近期,卫健委主任宣布《“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后,体重管理相关视频流量大涨,话题讨论火爆。
这些变化折射出一个共识:当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尚处于“灰色地带”时,正是扭转健康轨迹的关键时刻。
三、幸福生活藏在健康生活方式中
这一背景下,卫中科技积极探索科技助力健康民生的新路径,打造了以新中式·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将中西方技术应用融合,形成一套慢前管理生态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为慢性病指标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卫中认为对抗慢性病,需要的不仅是更先进的药物和更庞大的医院,更需要重构整个社会的健康生态。当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当健康管理成为人人可及的生活方式,当预防的链条延伸到家庭餐桌、社区餐厅、职场休息室...
或许有一天,忙碌的医院系统会得以片刻喘息,取而代之的,是街头巷尾充满活力的身影——那才是健康中国最动人的图景。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