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的“不可复制性”:谁在现场,谁决定体验
一位顾客曾抱怨:“我去那家理发店,是因为他们老板技术好。但每次预约不到他,服务体验就天差地别。”
这并不是孤例。你有没有发现,服务的体验,往往只发生在那个“当下”,取决于那个“人”?
欢迎来到服务业的一个独特悖论——不可分性(Inseparability):
你不能像卖手机一样,把服务提前生产、打包、送货。它必须“当场被生产”“当场被消费”,生产与消费合二为一,甚至连“参与者”也会影响服务的质量。
那什么是不可分性?一句话说清楚:
服务=人在+当下+情境。
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元素,服务就无法完成。
不像商品可以批量生产、全国铺货、线上发售,服务必须“人与人”在同一个时空完成一次交互。心理咨询、医生问诊、理发、顾问答疑……都离不开“人”和“当场”。这就带来了两大挑战:
服务“不可储存”,高峰时段就会“拥堵”;
服务“不可复制”,体验质量依赖于具体服务者。
谁在提供服务,就决定了服务的质量。在商品时代,你卖的是产品;在服务时代,你卖的是人+过程+感受。顾客为什么愿意多花钱点名某个医生?因为他“值得信赖”;企业为何愿意排队等一家咨询公司?因为那几个顾问“更懂业务”;餐厅同样的菜,有时味道却不同?因为“今天换了主厨”。
服务的不可分性,决定了“谁来提供”,就是一切体验的关键变量。
服务不可分性如何破解?有三种经典应对策略:
1. 放大一个人的能力——从1对1变1对多
原来心理咨询只能一对一?那现在就转型为小组疗愈,甚至开直播课。
优质资源不可复制?那就通过“复制形式”来放大价值。
教练可以开团课;
医生可以带医师团队;
顾问可以做线上咨询服务包。
从“一个人做一件事”到“一群人跟一个人学”,是对不可分性的一种规模化破解。
2. 训练更多“可替代的人”——建立标准化服务队伍
H&R Block为什么能成为全美最大的税务服务公司?
因为它不是靠一个超级会计师,而是靠成千上万经过系统培训的税务顾问。
服务虽不可分,但可以通过培训和SOP复制标准,打造“有统一感觉”的品牌体验。
就像麦当劳全球都能做到:员工不一样,但你点的餐、等候时间、服务流程,都高度一致。
3. 使用“收益管理”调节需求——用价格引导客户分流
服务无法像产品一样提前备货,那怎么办?——用价格影响客户行为。
高峰期涨价、平峰期打折;
早鸟优惠、节后特惠、错峰体验礼包;
会员预约优先、限量名额、时间段分流……
这就是服务行业常用的“收益管理策略”,本质是用价格调节不可储存的服务资源。
航空公司、酒店、餐厅、演出、线上课程、医生挂号……都在用这一招。
从“做服务”到“管体验”:品牌的真正核心竞争力。优秀的服务品牌,已经不再只是提供服务,而是精细化地设计“体验场景”,管控每一次人与人的互动。把“服务流程”流程化;把“高价值人”团队化;把“不可分性”定价化;把“主观体验”视觉化、结构化。
真正领先的服务企业,早已不是拼谁更“能干”,而是拼谁更“会放大、复制、调节和传递价值”。
不可分性,是服务的限制,也是创造差异的最大舞台
服务不能提前储备,也无法异地完成——但正因为如此,每一次“当场”的服务,就是你和客户连接的机会。
你无法复制“我”,但你可以打造一套能传递“我价值”的系统。
你不能存储服务,但你能延续体验。
你不能控制每位员工,但你可以定义每一个触点。
这是不可分性的挑战,也是品牌打造信任力的最大机会。
·中冠集团,全称中冠文化科技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在厦门、青岛、潍坊、上海、广东等多个城市均设有分、子公司。累计已赋能超过10W+国内外品牌、企业客户,其中各领域龙头企业1000多家,世界/中国500强企业数百家,跨国集团/企业200多家。创始人团队专注品牌力塑造、海量获客领域超过20年,全国各地咨询师、顾问、技术人员、协作团队,峰值数千人规模,致力于为企业提供获客增效、盈利增长、人效增强、百倍盈利等一站式全方位运营推广、创意策划、全域营销等技术落地措施和顾问咨询、资源整合服务。服务客户涵盖教育、医疗、制造业、大健康、法律咨询、电商、自媒体、影视明星、大消费、科技、人工智能、环保、新能源、金融、房地产、跨境贸易等全行业覆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