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的号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迭新智农”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以下简称实践团)一行13人,于7月21日至27日深入陕西省咸阳市泾阳、礼泉、杨凌三区(县),充分发挥建筑学专业优势,聚焦设施农业大棚建造技术升级,通过实地考察、结构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系统梳理了传统大棚在结构、材料、建造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痛点,并积极探索装配式建造技术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实践期间,团队不仅向农户分享了团队模块化装配式大棚的设计概念,还动手协助当地村民维护了多个年久失修的农业大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了服务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青春动能。
泾阳之行:探索产业创新模式
在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践团深入学习了现代化农业种植、管理和运营模式,了解了如何借助“互联网+”让农户通过平台学习和销售农产品,掌握了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核心实践路径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只有通过示范引导、实干带动,才能真正实现助农富农的目标。

图为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博为实践团师生讲解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供图 周子涵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云龙农业负责人王少冰询问土墙日光温室的结构安全与保温问题。供图 周子涵
礼泉之遇:聆听新农人故事
礼泉县沃野青青农业园区负责人陈星老师扎根乡土十年,将科技与情怀融合,打造了集生产、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有机农业生产园区,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这里见证了大学生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他们“农业需要情怀,更需要实干和坚持”的信念更深深感染了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

图为实践团师生与沃野青青农业园区负责人陈星开展交流座谈会。供图 周子涵
杨凌之观:感受智慧农业魅力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展示了全球领先的智慧农业场景。云端控制中心实现无人值守温室管理,NFT栽培、气雾培、全自动化垂直农业系统突破传统种植限制,可移动式集装箱植物工厂成为突破地域的“生命之舟”。这为团队装配式大棚的智能化、模块化、可移动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图为团队成员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探索农业科技新进展。供图 张静华
田垄之问:聚焦农户实际需求
7月23日至27日,团队成员走进田间探访种植户、发放调查问卷,精准把握了农户对大棚轻便可调、持久耐用、智能兼容等的核心需求,并运用前期调研所学协助农户维护年久失修大棚,为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也期望能够通过专业知识积累,设计更实用的设施,让技术真正服务农户。

图为团队成员拜访种植户记录现有大棚结构老化等使用痛点及改造期望。供图 周子涵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进农户家中参与农业生产生活。供图 周子涵
每一颗播撒在田野上的种子,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从农户心声到创业情怀,从现代化设施到智慧前沿,实践团的足迹深深印刻在关中沃土。团队成员返校后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用建院学子的青春智慧助力设施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图为“迭新智农”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合影。供图 周子涵
责任编辑:kj005
2025年10月,广西百色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局部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农田被淹、房屋受损,部分乡镇一度通讯中断、交通受阻,灾情牵动社会...
秋风送爽,却也为特殊群体带来隐秘的烦恼。对于因年龄增长或健康状况而面临失禁困扰的老年人而言,季节转换不仅是气温的波动,更是对脆弱肌肤的一场严峻考验深耕成人失禁护...
在信息即机遇,声量即实力的今天,舆情瞬息万变,数据洪流中机遇与风险并存,如何从海量数据中精准捕捉风向,提前预判风险、把握趋势,已成为政府、企业与个人必须面对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