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孔子”线上系列活动:孔子学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
2024年8月至12月,孔子学院推出“对话孔子”全球线上系列活动,涵盖Z世代短视频征集、海外文旅云推介及社交媒体互动三大板块。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是对疫情后国际交流受限的突破,更是孔子学院应对地缘挑战、推进本土化转型的战略选择。其影响深度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技术赋能:打破时空壁垒,重构文化传播路径
• VR与智能工具普及:活动结合VR文化体验馆、HSK在线考试系统等技术工具,使海外用户无需亲临中国即可“云游”孔庙、体验汉服礼仪,大幅降低文化接触门槛。例如秘鲁库斯科教学点通过线上汉服巡游吸引千人参与。
• 弥补实体学院短板:针对欧美多国关闭孔子学院的困境(如瑞典全面退出、美国缩减至12所),线上活动以低成本覆盖更广人群。东北大学研究指出,全球406所孔院网站此前仅提供新闻公告,“对话孔子”首次实现深度资源下沉,填补了在线教育空白。
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对话,激活青年认同
• Z世代成为创作主体:短视频征集吸引91国青年投稿,以“孔子思想解构现代生活”为主题,诞生了诸如“孔子谈996”“论语与环保”等创意内容。这种“青年讲述青年听”的模式,突破了传统文化活动的刻板叙事。
• 弱化事情关联,强化普世价值:活动聚焦“和而不同”“学以致用”等跨文化共鸣点(如《从文化传播角度看孔子学院的发展》强调“文化柔性力量”,规避敏感议题。希腊学者在曲阜论坛中指出:“线上对话让孔子从符号变为可探讨的哲学伙伴”。
生态优化:驱动孔院从“教学点”向“文化节点”跃迁
• 构建可持续内容池:用户生成的短视频、文旅素材形成可复用的数字资源库,解决了过往文化活动“一次性消费”痛点。据《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现状研究》,高端活动缺乏与内容碎片化是主要短板,而UGC内容实现了持续引流。
• 赋能本土化实践:泰国清迈孔院将获奖短视频植入乡村学校巡展,白俄罗斯科技孔院借力内容库开发“AI孔子”对话程序。这种“中央策划+本地化复用”模式,呼应了《孔子学院发展模式》提出的“生态圈协同”战略。
挑战反思:流量狂欢下的深层困境 尽管活动取得显著传播声量,但仍暴露三大矛盾:
• 技术红利与人文深度的失衡:部分作品陷入“文化快消”陷阱,如学者质疑“碎片化表达消解了儒学系统性”。
• 数字鸿沟制约参与公平:非洲、拉美地区投稿量不足总量10%,反映基础设施落差。
• 评估体系缺失:当前以点击量为核心的指标,难以量化文化认知的真实改变。
结语:从“云端对话”到“根系生长” “对话孔子”系列活动标志着孔子学院从“文化驿站”向“数字共同体”的转型尝试。它证明:文化传播的本质不是推销符号,而是激活对话。正如许琳所言:“封闭的文化不会向前发展”。未来,孔子学院需在技术浪潮中坚守“学以致用”的儒家内核——让Z世代的每一次点赞、每一条评论,都成为文明根系向世界延伸的毛细血管。
责任编辑:kj005
6月30日,92岁高龄的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场他一度哽咽,这份赤诚令人动容守初心,让青春方向不偏航重实干,让青春本领可托举勇担当,让青春画卷有温度年轻干...
在当今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抗衰老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01、科研突破:两大诺奖技术引领抗衰新潮C9NMN盼生派的成功,离不开其背后强大的科研支持中华网在报道中...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渴望慢下来的疗愈;在谈论成功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讨论亲密关系与心灵的空缺李祎涵,就是那个愿意同时触摸你身体与心灵的中...
8月12日,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发布联合声明:中美双方再次暂停实施相互24%关税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这一结果让全球市场短暂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即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