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能在网上刷到,说艺考改革之后校考越来越难,还有部分校考院校都走联考了,劝大家不要校考了。
但是我们看到的数据情况却刚好相反。2024年艺考改革后,连续两年各大美院及校考院校的报录比大部分均在提升,有些院校还招不满学生。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呢?厚一老师来总结下。
1、2023年到2025年美院及校考院校的报录比数据
从数据来看,艺考改革呈现出显著影响。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在改革前一年的2023年,其校考专业报考总人数约为4万多人,招生人数为1215人,报录比32.9:1。进入艺考改革元年(2024年)后,报考人数骤降至约2.8万人,而招生计划小幅增加至1320人,使得报录比升至21.2:1。到了改革2025年,这一趋势持续,报考人数进一步下降至约2.2万人,招生人数为1265人,报录比也随之继续优化至17.4:1。这意味着中国美院竞争程度显著下降。
其他美院亦如此,如鲁迅美术学院,近三年报录比也不断在上升。2023年报考总人数约为2.3万人,招生人数为701人,报录比为32.8:1,2024年相较2023年报名总人数没变,招生总人数增加至1205人,从而导致报录比升至19.09:1,到了2025年,报考总人数骤降至约1.5万人,招生人数为835人,报录比随之优化至17.96:1。
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非热门院校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招生缺口"现象。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例,2024年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原计划招生120人,仅录取98人;云南艺术学院的美术学专业更是进行了两次补录,才勉强完成招生计划。在西部地区,广西艺术学院的多个设计类专业出现录取分数线降至省控线仍未能招满的情况。
这些数据变化共同反应出,美院及校考院校竞争程度显著缓和,上岸几率增加。艺考环境不断优化,随大流的应试者正在退出赛场。
新课纲实施后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不可逆的变化:全国美术联考总人数逐步下降,报考美院及校考院校的考生规模也相应收缩。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美院及校考院校的招生名额始终保持稳定且部分院校有小幅扩招。这就形成了一个关键的“漏斗效应”,报考总量在减少,但教育资源的供给并未缩减,导致报录比持续走高。
这个趋势实际上标志着艺考生态正在完成新一轮的优化升级:随大流的应试者正在退出赛场,而真正有实力、有准备的考生则迎来了好时代。对于目标明确、专业扎实的你来说,这恰恰意味着更清晰的竞争环境和更公平的展示机会。报录比的提升不是门槛的提高,而是价值的认证。
2、为什么报录比在上升,却更多美术生不敢报了?
如今,美院及校考院校的校考考题形式越发灵活和“反套路”:传统的素描、色彩、速写“老三样”虽仍是基础,但考题不局限于静物或人像写生。例如,2024年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命题创作题《分身之境》;2024年中国美术学院,图像与媒体艺术命题创作题《并置的时空》,这类题目着重考察考生的即时反应能力、艺术感悟力和创造性思维,对于没有进行针对性训练,使依靠固定模板应试的考生难以应对。艺改之后,竞争的焦点正在从“量”转向“质”。泛泛的、准备不足的考生正在被快速淘汰,而竞争则更集中地发生在那些目标清晰、基础扎实、决心坚定的考生之间。校考文过专排,文化成绩过于薄弱的考生无力参加校考冲刺
艺考改革后,校考录取规则实行“文过专排”,要求考生文化课需达到本省本科线,即便是破格录取,文化课也需达到本科线的80%以上。这一政策调整,对那些专业成绩突出但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带来了直接冲击。即便他们的美术专业能力再好,若文化课成绩距离本科线差几十分,现在也已失去了参加校考冲刺的资格。
部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由于获取的考学信息不够客观,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判断与决策。
①、部分机构无法匹配校考课程,断章取义打压学生信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机构的课程体系无法做到联考、校考的衔接,自身体系未能做到优化完善,从而影响学生在联考之后的校考安排。
因为无法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匹配校考要求的专业训练,继而采取断章取义的方式夸大校考难度,片面强调政策改革的严峻性。通过打压学生信心来掩盖自身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后来导致许多本具备冲刺校考潜力的学生,在误导下放弃冲刺更高艺术学府的机会。
②、网络言论描述夸张,影响考生正确判断。
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对艺考难度的夸张描述和片面解读,这些过度渲染的言论往往忽视个体差异和实际可行性,片面放大政策改革的挑战性,导致许多考生被失实信息所误导,无法基于自身专业水平做出客观评估,后来在群体焦虑中动摇信心,错失了本可把握的校考机会。
3、美术生想冲刺美院名校要怎么做?
要成功冲刺美院名校,考生首先需要在文化课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确保自己的文化课成绩达到本省本科线以上。随着艺考改革的深入,文化课成绩已不再是附加项,而是进入校考的门槛。如果文化课成绩不达标,即便专业能力再强,也无法参加校考。
其次,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美术基础和文化课水平,结合目标院校的录取要求和专业特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比如,擅长造型基础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或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画专业,这类专业注重写实能力;而创意突出且文化课优异的考生,则更适合报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设计类专业或中国美术学院的跨媒体艺术专业。
选择合适的画室也是成功冲刺的关键。比如,杭州厚一学堂凭借其“联校双优”教学体系,结合联考和校考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联考及校考专业培训。厚一学堂的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匹配学生的个人特质,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办学历程中,厚一学堂以扎实的教学成果证明了自身实力:累计培养出九大美院状元79位、校考名校状元73位,2025届校考中更斩获2910张专业合格证!
美术校考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只要考生心志坚定,目标明确,便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kj005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贸发局)、香港表厂商会有限公司及香港钟表业总会有限公司合办的第44届香港钟表展,以及同期举行的第13届国际名表荟萃于2025年9月2至6日...
经常能在网上刷到,说艺考改革之后校考越来越难,还有部分校考院校都走联考了,劝大家不要校考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数据情况却刚好相反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呢?厚一老师来总结下...
引言:盛夏时节,我们与仙居杨梅的相遇六七月的浙东南,暑气氤氲,杨梅缀满枝头我们从杨梅林中走来,倾听农户心声,探访企业车间,对话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尝试以金融学子...
近日,2025年度IDC(中国)FinTech系列榜单正式公布该榜单聚焦已具备金融行业规模化服务能力和成熟商业模型的技术提供商,覆盖从IT基础设施、平台类产品,...
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反诈短剧《云端捕手》即将上线(图说:短剧《云端捕手》海报)《云端捕手》以调查记者林夏与网络安全技术专家陈默为主人公,讲述二人追击神秘黑客,深入...
2025年7月27日,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功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新电商大会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吉林省委...
2025年6月2-5日,慕尼黑国际物流博览会(transport logistic)及欧洲航空货运博览会(air cargo EUROPE)于慕尼黑展览中心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