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井冈山茨坪景区,杜鹃花海漫山遍野,与红色旧址相映成趣。在“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数字体验馆内,游客李女士戴上VR设备,瞬间“穿越”到1927年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亲历那段烽火岁月。“以前来井冈山只是看旧址、听讲解,现在能沉浸式感受革命历史,还能在山间赏花、体验客家民俗,一趟旅行收获太多了!”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如今井冈山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面貌。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曾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吸引无数游客,但多年来,“红色观光单一化、绿色资源浅层化”的困境却让这片热土陷入发展瓶颈。过去,游客来井冈山多是“走马观花看旧址,拍张照片就离开”,核心景区人头攒动,山下乡村却鲜有人问津;绿色山水虽美,却没能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如何让“历史红”与“山林好”真正融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井冈山以改革为笔,画出了“红绿共舞”的新答卷。
机制理顺了,业态创新让红绿资源真正“活”了起来。春天,“杜鹃花开・乐游井冈”吸引游客踏青赏红;夏天,漂流、溯溪等避暑项目让山间成了清凉胜地;秋天,“黄桃奈李采摘节”推出“采摘+民宿+研学”套餐,让游客体验农耕乐趣;冬天,室内滑雪、温泉疗养填补了“淡季空白”,实现“四季有景、全年可游”。红色体验也告别了“单向讲解”:大井、上古田等3个红色精品研学村开门迎客,12个研学基地承接各类培训;“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数字体验馆用科技还原历史,全国首个红色沉浸式情境剧《星火》让观众“走进”革命故事;红色采茶戏《有盐同咸》、红色主题影院《胜利影院》,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播。此外,客家山歌、红米酒酿造、全堂狮灯等非遗技艺走进景区,石坪村民俗文旅综合体、菖蒲古村旅游综合体还原了古朴风情,游客在红色研学之余,还能体验打糍粑、编草鞋,感受井冈山的民俗魅力。
空间布局的优化,更让井冈山实现了“全域联动”。茨坪核心景区里,40年历史的危旧房片区被改造成集红色文创、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文旅街区,白天游景区、夜晚逛街区成了新潮流;乡村间,29个红色名村、51个生态名村、62个产业名村串点成线,“胜利之路”“乡村振兴”等精品线路让游客停留时间从1.5天延长至4.5天;区域间,井冈山牵头设立“湘赣边开放合作联席会”,串联50余个红色景点,开行“井冈山至韶山”红色专列,打造“穿越湘赣边・重走秋收路”自驾游线路,让红色旅游从“单点游”变成“全域游”。
2024年,井冈山全域旅游接待游客2368.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旅游总收入185.22亿元,同比增长15.73%。生态保护也交出亮眼答卷: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6%以上,空气优良率达99.4%,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更重要的是,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全市1/4人口就业,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数字资源库获国家专利,红旅融合做法入选国家文旅部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成为革命老区“两山”转化的示范样本。
夕阳西下,茨坪文旅街区灯火通明,游客们一边品尝井冈山红米酒,一边观看红色主题演出。这片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土地,正以“红绿共舞”的新姿态,谱写了大美井冈新画卷。(作者:井冈山两山学院,郑博福副院长)
责任编辑:kj005
2025年7月21日至7月25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年画筑梦”队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以“非遗活化+文旅融合&...
2025年8月25日,在“丝路电商”合作倡议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之际,南京师范大学智汇丝路队队员深入江苏常州,探访江苏省跨境电商&ldqu...
8月28日,由共青团西安市委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主办2025年“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发放仪式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向西...
伏羊盛宴点亮金陵,夜市经济促进繁荣本届伏羊节由南京市徐州商会、徐彭美食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广电悦采、灯盟传媒承办,洋河股份独家冠名,可口可乐、青岛啤酒、椰号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