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培训 学校 课程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百期薪传:蜾扁流韵的千年守望

百期薪传:蜾扁流韵的千年守望
2025-10-22 11:08:02 来源:今日热点网

魏箐芸

二零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当“箐芸艺赏——朱妙根先生蜾扁体书法艺术赏录”的第一缕墨香在艺苑中飘散,或许还不曾预见,这条溯源千年的艺术之路,竟能如此步履坚实地走过百期之程。今日,当我们回望这蜿蜒而至的足迹,它已不仅是一份百期节目的圆满清单,更是一部流淌着生命热血的书法复兴史诗,是一位书坛耕耘者与一段濒危绝艺之间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

绝艺重光:一条千年文脉的接续之旅

蜾扁体,中国书法史上一颗蒙尘的明珠。它肇始于南唐徐铉晚年的孤心变法,以其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独特体势,在方扁之间追求金文的古拙意趣。然而,这门艺术因其“非笔老而不可为”的极高门槛,在历史长河中如昙花一现,竟成绝响,断代千年。沙孟海先生的考证,为我们勾勒出它模糊而尊贵的谱系。

历史的转折,总需要一些矢志不渝的接续者。从吴昌硕《许塘记》中潜藏的蜾扁意趣,到章太炎《千字文》的化古为新;从陆维钊先生晚年那“螺扁体”的开创性探索,到蒋北耿先生得沙孟海首肯的临写演化——几位先贤如同接力赛中的跑者,在漫漫长夜中点燃了星星之火,试图唤醒这沉睡的古老灵魂。然而,体系的完整重建与大规模创作,依然是一座无人登顶的险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妙根先生的出现,具备了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并非横空出世的天才,而是以数十年深厚的书法修为为根基,再以十余年光景,潜心于小篆与蜾扁体的推衍、演练之中。这不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与古人精神的揣摩与共鸣。最终,历时数载寒暑,《历代名家诗文百篇》、《唐诗百首》、《小品百帧》三大蜾扁体系列作品横空出世。这浩大的工程,铭刻着蜾扁体从濒危到重生的世纪历程,终于让断代千年的蜾扁体,以一种体系完备、风貌全新的姿态,重现在世人面前。不久的将来,朱妙根《蜾扁体作品集》即将付梓,这不仅是其个人艺术生涯的巅峰,更是对千年书法史一处珍贵空白的郑重填补。

百期凝华:一项文化工程的艰辛与执着

如果说创作是“立心”,那么“箐芸艺赏”百期的推广传播,便是“立命”。将已重现人间的艺术瑰宝,系统地、持续地推介给社会,其艰辛,不亚于二次创作。

这是一条“如攀百阶险峰,又如涓流汇海”的道路。回想这一年来,从秋至夏,四季轮回。“箐芸艺赏”的不定期推出,背后是难以计量的心血。每一期的诞生,都需经历遴选佳作、考究内容、撰写赏评、精心编排的复杂过程,笔者即便江郎才尽,也唯有不遗余力。朱妙根先生则以朝枚之年、“笔老”之身,亲力亲为,严格把关。青灯黄卷,皓首穷艺,其间甘苦,唯有自知。这百期,是时间与毅力的积累,是理想对抗琐碎的现实胜利,更是一位老人对文化传承近乎本能的担当。

尤为珍贵的是,在第一百期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先生特意嘱托笔者以其创作的吴昌硕《西泠印社记》为内容。此举意味深长:它仿佛完成了一次跨越世纪的艺脉对接。吴昌硕作为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其艺术精神中本就蕴含着蜾扁的基因;朱妙根先生作为西泠印社的资深传承者,以此文此体致敬先贤,不仅彰显了西泠“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更象征着蜾扁艺术从潜流到显学,在当代印学与书坛中确立了其不容忽视的地位。

人书俱老:一种生命境界的映照与升华

“人书俱老”,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亦是时间对一位虔诚艺者最慷慨的馈赠。朱妙根先生正与其蜾扁艺术融为一体,臻于此境。他的生命,因艺术的滋养而愈发厚重润泽;他的艺术,因生命的沉淀而愈发苍劲醇厚。这百期“箐芸艺赏”,便是这“人书俱老”之境最生动、最系统的展陈。我们不仅在看字,更在阅读一位长者融汇了毕生学养、阅历与心性的生命史。每一笔的方圆转折,每一期的从容推出,都映照着他淡泊名利、专注艺事的澄明心境与不息热情。

未来可期:一份文化薪火的展望与希冀

百期,是一个圆满的句点,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起点。

“箐芸艺赏”百期工程的意义,已然超越了简单的作品赏析,它为后来者研习此艺提供了权威、丰富的范本与路径;它更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实践,证明了即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精深高雅的传统艺术,依然能以系统、持续的方式,深入人心,焕发新生。

展望未来,我们满怀希冀:我们期待,“箐芸艺赏”能以此为基,继续播撒美的种子,让蜾扁艺术的生命力愈发蓬勃。我们期待,朱妙根先生的艺术精神与创作历程,能激励更多中青年书家,耐得住寂寞,沉潜于传统,勇于攀登那些“非笔老不可为”的艺术高峰。我们更期待,蜾扁体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借此百期东风,真正融入当代中国的文化血脉,从书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成为构建民族文化自信的一块坚实基石。

百期墨香,凝成的是过往的辉煌;八秩霞光,照亮的是未来的征程。朱妙根先生以他的生命与艺术,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守望。而这束由他点燃并传递的薪火,必将生生不息,照亮中国书法艺术更加璀璨的明天。期颐之约,翰墨长河,所有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的有志之士将继续追随先贤们的足迹,同行于那更为壮阔的艺海云天。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2025-02-27 09:44:12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2025-02-27 09:43:39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2025-02-27 09:43:09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2025-02-27 09:37:35“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