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和制作工艺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
一个产品的外观是消费者接触的第一眼,传递的美感、质感,包括设计语言的示能,不可否认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著名的经典家具之一 ,由著名丹麦设计师 Hans J. Wegner 设计的三脚贝壳椅,就被评价为 360° 无死角,椅面曲线优美,它的微笑座面呈现出独特的三维曲面效果,如羽翼般轻盈流畅,悬浮灵动。
不过,经典并非一蹴而就,曾经也面临停产,直到关键性的工艺得到解决,这个经典作品才得以再现,并沿用至今。
可见,工业设计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外观设计。它应该是使产品造型、功能、结构和材料协调统一,成为完善的整体。它需要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也能提供文化审美营养。而通常支撑外观实现的最大基础,就是制作工艺。
不光是家具的发展深受工艺的限制,乐器也是如此。就拿传统吉他来说,大师级吉他大多是由名工匠手工定制、限量制作,制作材料还要讲究名贵品种的木材,存放干湿度等等。这样生产的吉他价格昂贵,并不是大众所能承担的,因此传统吉他长时间来在外形、功能上都没有太大突破,能买得起这类吉他的人也是少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
吉他传统生产制造步骤繁琐,生产周期长,人工产出的产能过低,且报废率不受控制。手艺好的制琴师傅通常需要数十年的打磨,在现代快速发展的时代,甚至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做学徒。
因此,在吉他日愈增加使用需求下,自动化的生产线随之诞生。国外有多年专注于木吉他制作的品牌马丁吉他,而在国内,LAVA MUSIC 拿火音乐则是新材料、吉他新物种的代表品牌。
获奖产品 LAVA ME PRO
之前我们有提到过拿火出品的 LAVA ME 系列碳纤维材料吉他获得过设计界奥斯卡奖的红点至尊奖,最近,他们又发布了全新系列的 BLUE LAVA 智能吉他,为了实现产品本身众多开创性的设计,他们革新生产流程、自造生产线,第一次对外展示了当代吉他新物种的智能化生产。
拿火智能制造
耗时18个月研发建造了智能制造工厂,从材料压制、切割、打磨、组装、印刷、喷涂等等,对制造工艺进行全面革新,设计并制作了超过 80% 用于制作 BLUE LAVA 的机器、治具和工具。
创新的过程就像撕掉皮肤上的结痂,是疼痛的,但疼痛过后,会迎来崭新的生命。也是拿火对打造超凡产品的追求和执着,让他愿意把资金投入在生产线搭建上面。
当然,一个优秀设计作品的灵魂,还在于它能给使用者带来什么。BLUE LAVA 是一把使用多点触控屏操作,搭载拿火自主研发的 HILAVA 系统,集调音器、节拍器、录音器、效果器、Loop 为一身,可以同时满足练习、创作、演绎的智能吉他。
不同于传统使用上一定要连接单块效果器才能实现音效,BLUE LAVA 自带的效果功能承载了一个庞大的 “ 音乐滤镜库 ”,音频讯号传导到独立的芯片进行运算,串联式单块算法,加上 FreeBoost 加振模块,音效更加生动饱满。手指触屏的简单操作代替了复杂难学的机械按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里的吉他既能玩出更多效果,又节省了大部分学习时间和成本,才是真正的高效提升呀。
相信在吉他进阶阶段的乐手都会比较熟悉 Loop 功能,具有这项功能的吉他综合效果器、单块、移动端的App可谓数不胜数。在拿火的智能系统里可以单独进行循环乐段的多轨叠加录制,众多风格的鼓点选择,收录清澈原声,还能单轨进行编辑。以前创作这种乐段需要的是百万级别的录音棚还有专业的音频剪辑师,现在呢?用手中一把吉他就可以完成。
吉他新手的烦恼通常都是在日常练习上。吉他上的练习模式有五个专项训练,通过传感器和音频识别器,能够准确地检测练习时候的准确性、稳定性,因为是通过吉他本身来拾音,相对于需要另外通过手机来接收声音的手机 App来说,真实性会更高。
生成的练习报告的 UI 界面也是十分友好,数据清晰,完成日常打卡,能在每一天的练习里看见自己的进步,精准针对自己的缺点来练习,消除新手对于吉他练习的迷茫和焦虑,也会更加容易坚持下来。
脱离手机、电脑、传统周边设备,把想要的功能 All in one 在一把吉他上,真正让吉他智能起来,开创性地改变了人与吉他的新关系,我想这是拿火对未来吉他给出的最满意的答卷。
看完这些,你还会觉得工业设计只是外观吗?外观是对美学的追求,而有内涵有价值加持的产品,才能真正受到人们长久的喜爱。
其实每个行业都需要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不断尝试,不断深挖用户的需求,才能循环向上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多新鲜事物。而拿火一直以来的创新成果,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货品牌对使命的坚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