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每每听起《青花瓷》,脑海中总会不由得浮现出一幅江南烟雨图。
那么,为什么是天青色,又为什么要等烟雨,这是萦绕在众多人心中的一丝疑问。如果你肯耐心去了解一下汝窑、汝瓷,想必一切就豁然开朗了。在众多陶瓷器被赋予繁复精巧的装饰技法时,汝瓷却像是一位瓷界的隐者,沉浸在泥土的世界里,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不紧不慢、晃晃悠悠地做着减法。抛弃一切可以抛弃的,放下一切可以放下的,只给自己留下了最简单的颜色和线条,并以此成就了后世难以逾越的美学典范。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当大多数人沉浸在由方文山唯美的作词和周杰伦独特的嗓音构建出的炽热爱情时,有这么一部分人,还在为这一抹绝美的天青色,等待烟雨。
提起汝窑,刘钦莹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他喝茶,也制瓷;是“石桥茶人”,也是“瓷疯”,更是台湾“石桥窑”、景德镇“天予窑”创立者。他与众多制瓷人一样,他沉浸于陶瓷所具有的时代印记和融汇古人技艺的美感;但是他又和他们不一样,在其他制瓷人不厌其烦的模仿前人制瓷的精彩时,刘钦莹独自挣脱了洪流的禁锢,大胆地将宋汝所传达的美学思想与自己的制瓷理念加以融合,兼收并蓄于作品之中。
在生产工艺机械流水化的当下,刘钦莹始终坚持手工拉坯,他认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天青色,模具复刻出来的瓷器品所具有的只是一只生冷坚硬的观赏工艺品,真正的瓷器只有在人力的拉与扯、扶与立的过程中,才能被注入活力,才能被塑造成有血有肉、有骨有气的生命个体。
汝瓷之美,于刘钦莹来说是毫无质疑的,但他清楚的知道,汝瓷的丰富内涵远大于其外在的观赏价值,每一件汝瓷都是凝结当代匠人的手工技艺和反应当代历史背景与意义的承载者。于是在制瓷的过程中,刘钦莹完整地继承了宋汝的美学理念、矿物釉料、发色原理、手工拉坯、高温烧制等精髓要素,最大程度地保留和继承了宋汝的精神内核。此外还勇于跳出传统工艺原料的范畴,兼顾当下时代所含有的时代意义,推陈出新,用自己特有的陶瓷艺术表达方式,来向世界呈现自己的艺术思想,表达自己的艺术态度。
正如他和夫人林鸿徽女士共同为窑口所选取的名字“天予窑”的含义一样,“瓷由天赐,亦为天成,上天予之,人必惜之。瓷虽是尘,却不入尘世;虽是土,却不入俗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