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科研,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王大勇教授的开拓创新的探索历程中,基于秀丽线虫的毒理学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研究时间,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专注和执着,让他在该领域成绩斐然,极具国际声望。
不忘初心 开拓进取
信念如磐,则心无畏惧;矢志不渝,则一往无前。自选择了科研那一刻起,王大勇就将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事业当中,他以秀丽线虫为动物模型,构建了基于秀丽线虫的毒理学相关理论体系。
秀丽线虫作为经典模式动物,个体小,且雌雄同体,雄性个体仅占群体的0.2%,可自体受精或双性生殖。1965年, Sydney Brenner教授利用秀丽线虫作为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自此,秀丽线虫走进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领域。王大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秀丽线虫肠道和表皮等初级生物屏障,以及环境毒物或应激暴露在秀丽线虫肠道、表皮、神经元和生殖器官等部位的毒效应诱导到毒物或应激诱导氧化应激的分子基础和参与调控毒物或应激毒效应的各种与各个层面的分子信号通路,同时涵盖了各种保护性响应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和离子通道、各种表观遗传调控信号通路,再到构建的在体环境毒物与应激系统暴露体系。王大勇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秀丽线虫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之一,王大勇始终关注健康中国,关注生态中国的推进和落实,“作为科研人员,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面对日益增多的化学品、新污染物及其环境衍生物,新一代研究技术助力应对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是科研的重要突破方向,2022年,王大勇教授领衔完成了《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生殖毒性检测技术规范》,这是我国首个起草的一级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层面基于秀丽线虫的团体标准,对助力我国的化学品与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意义重大。
线虫的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所以,王大勇积极与其他团队进行深度合作,比如,他与东南大学的果蝇研究团队一起,参与组织与申报了国家果蝇与线虫生物资源库建设,并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夯实我国在线虫领域的研究根基,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支撑。
根据2024年最新的基于1980-2023年全球秀丽线虫文献的计量分析,根据发表文章数量与合作网络谱分析,在全球41346位相关学者中,王大勇教授与美国MIT的H. Robert Horvitz教授以及美国CIA的Paul W. Sternberg教授被评估最具有核心影响力的学者,在其中排名第二,3位学者并被推荐为秀丽线虫领域的参考作者(reference author)。
众所周知,秀丽线虫是研究动物遗传、个体发育及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模式动物,在当代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科学家,有不同的研究侧重方向,王大勇则选择了毒理学,作为其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持之以恒 放得始终
科研引领时代的发展,所以,科研人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从来都是科研人的星辰大海。作为具国际影响力的探索者,王大勇教授,用诸多科研成果,诠释了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奋斗历程。
2019年,国际上召集相关领域代表性学者,组织编写《Nematodes as model organisms》一书,该书2022年发表。这是国际上时隔40年之后,再次致力于系统总结包括秀丽线虫在内的线虫领域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上的40年研究进展。王大勇教授作为受邀的中方研究团队,负责撰写了其中毒理学领域进展一章。
毒理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传统毒理学、替代毒理学等发展时期,毒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保护生物体的健康或安全,因此,贯穿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以秀丽线虫为代表的模式生物毒理学有望克服替代毒理学中的并非全生物体系缺陷,同时兼顾了替代毒理学中部分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大勇团队在毒理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基于研究团队2007-2012年研究积累,王大勇教授于2013年撰写了《模式生物毒理学》中文专著,标志着模式生物学重要理念的提出。同时,这也是目前唯一一部中文秀丽线虫研究专著,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秀丽线虫在毒理学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王大勇教授的实验室侧重于毒理学与环境科学研究,先后关注了纳米材料以及纳米塑料两个研究领域。在2024年针对碳纳米材料毒理学以及2023年针对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毒理学的全球文献计量分析中,王大勇教授在全球影响力的排名中均居第一。例如,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毒理学领域,王大勇教授研究团队发表了71篇文献,被引用2014次。在2024年针对环境纳米塑料的全球文献计量分析中,王大勇教授在全球影响力的排名中同样居于第一的位置。
基于研究团队在纳米毒理学领域的系统研究积累,王大勇教授先后撰写了《Nanotoxicolog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2018)、《Molecular Toxicolog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2019)、《Target Organ Toxicolog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2019)等英文专著。同时,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励。
科研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王大勇在纳米塑料毒理学领域的深耕和积累,2020年与2022年又先后撰写了《Exposure Toxicolog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与《Toxicology at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等英文专著。这些系列英文专著的发表,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引起对于模式生物学这一重要理念的重视,同时标志着基于秀丽线虫毒理学理论的系统建成。
在肩负其科研重任的同时,王大勇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致公党江苏省委东南大学二支部主委,他秉承“侨海报国、致力为公”致公党员的初衷,向致公党江苏省委提交了多篇系列调研报告,并作为政协提案进一步提交;围绕生态中国建设,先后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治理,减轻雾霾危害的建议”、“加强农用生物可降解塑料污染监管,推动生态中国建设”等提案;围绕特殊儿童的关爱,先后提交了“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关于推动自闭症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相关人事制度建设的调研;2022年,王大勇教授被致公党江苏省委评为“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做贡献”先进个人。
路遥,不改其志;志远,不忘初衷。心怀创新的人,方能翱翔于科研世界。作为秀丽线虫研究领域的探索者,王大勇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秀丽线虫的相关研究,都是为了认知生命及其应用。“为了这个目标,他将继续深耕探索,继续用更多的科研成果,揭示更多关于秀丽线虫的生命”真相“。(文/李杰)
人物简介
王大勇,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20-2023年度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侧重于利用经典模式动物秀丽线虫开展毒理学相关研究工作,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纳米毒理学、新污染物毒理学等。围绕该研究主题,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0余篇;提出了模式生物毒理学的观念,并构建了基于秀丽线虫的毒理学系统理论框架。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近日,微软发布智能办公工具OfficePLUS V3 0版本。 全新升级的OfficePLUS V3 0新增了Excel插件,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