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5G+”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发表了《6G启航》的主旨演讲。
她指出,5G作为新基建之首,是数字社会变革的引擎。目前,我国建设的5G基站数占全球70%,用户上网数据占全球80%,中国移动的基站数占全球1/3以上,连接数占全球40%以上,这充分表明我国5G整体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
“面向未来演进和发展,5G需要持续提高网络能力和产业创新水平,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黄宇红介绍到,“我们联合产业发布了《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行动计划书》,提出卓越网络、智生智简和低碳高效三大5G-Advanced的发展目标,希望推动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精准对接、双向融合,让5G创造更大价值。”
同时,全球6G研发也已全面启动,美国、日韩、欧洲都在积极布局。我国6G相关工作启动很早,在2019年就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统筹推进6G研究。据她介绍,为贯彻落实国家前瞻布局6G技术储备的要求,中国移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成立未来研究院聚焦6G应用基础研究,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的载体,加大交叉学科、基础技术的联合研发,努力成为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到目前为止,在IMT-2030(6G)推进组统筹下,中国移动作为重要的贡献单位联合业界发布了《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在NGMN中牵头6G项目,联合16家国际主流运营商发布《6G驱动力与愿景》白皮书,还发布了三本白皮书,出版1本6G专著。
演讲中,黄宇红详细介绍了中国移动在6G需求愿景和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首先,6G将推动社会走向“数字孪生”和“智慧泛在”已基本成为产业共识。物理世界的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将通过数字世界来传递信息和智能。数字域通过丰富的历史和实时数据以及先进的算法模型,产生感知和认知智能,持续地对物理网络的最优状态进行寻优和仿真验证,帮助人们提高生产生活效率、提升生命和生活质量,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其次,6G将具备六大技术趋势。包括:场景虚实交互,支持通感互联网、交互式全息等全新应用场景;能力多维协同,建立集通信、计算、感知、AI和安全等一体的全新多维能力体系;绿色智能安全,与新材料、新能源结合,并将AI与安全融入网络架构的整体设计;网络立体覆盖,以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为主,卫星系统作为延伸,打造空天地海一体化的网络环境;学科交叉融合,生物与仿生学等跨领域、跨学科的技术将在6G中加速融合,石墨烯等将在6G发展中发挥巨大催化剂作用;生态跨界开放,泛信息通信将在5G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全社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与千行百业的融合生态将持续升级,“水平整合”模式可能成为6G的一种产业趋势。
关于6G的关键技术,中国移动提出将致力于四大领域的融合创新:一是发掘新的理论性能界,通过全频段、高自由度和高谱效提供极致体验和按需服务,全面满足6G网络的空口需求;二是构建智简全服务化的网络,包括分布式自治网络架构、至简统一的协议体系、端到端服务化网络和智慧内生的网络功能;三是打造数字孪生网络,推进物理网络实体与虚拟孪生体实时交互映射,实现6G网络端到端全域高度自治;四是强化6G网络安全,通过网络可信增强、信息虚拟共生、安全弹性编排、能力泛在协同等实现安全内生网络。
关于6G研发面临的挑战,黄宇红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创新较为薄弱,缺乏变革性的技术突破,二是核心芯片、元器件等“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毫米波、太赫兹等高频系统将可能颠覆运营商传统的建网及运营模式,四是国际关系走势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6G标准与产业分化风险加大。
为推动6G的健康发展,黄宇红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谋划,统筹协调各方,突破核心瓶颈;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和范式创新,打通从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到标准、产品和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环节;坚持6G国际化路线,大力推动全球统一标准和产业生态。”在演讲最后,她表示中国移动期待能与产业各方携手,共同推动从5G到6G的技术发展,抢占全球移动通信行业下一轮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