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至13日,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在渝召开。本次论坛以“融合发展、智领未来”为主题,邀请近八十位行业顶尖嘉宾,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新趋势和新挑战。会上,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到会并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罗司长、王会长、周副秘书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我们汽车人很辛苦,刚才我跟王会长在讨论的时候说多头作战、多线作战,连开论坛都在端午节。我们还是应该自己为自己鼓掌。今天很高兴和大家来分享创新创业、融合发展、拥抱汽车、变革新时代这些方面长安汽车的一些思考。
首先,汽车行业发生新的格局和新的变化。汽车行业正处于加速转型和调整期。总的趋势,自主品牌或者中国品牌正在稳步向上,合资品牌和合资品牌在各个领域形成了短兵相接,无论是原来在大众化的这些品牌上还是高端品牌上,无论是传统燃油车领域还是新能源、智能化、电动化等等领域中,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原来更多说的是“自主品牌面临优胜劣汰、马太效应”。其实这个时代真的非常公平,只要不以用户为中心,什么品牌都在出现马太效应,也在出现优胜劣汰。
国家“十四五”规划碳达峰、碳中和两碳变目标,以及最近看到欧7排放标准,对汽车产业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看到新的机遇和新的方向,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电动汽车进入新的驱动阶段。
今年1-4月,电动汽车2C的份额由82%提升到88.2%,可以看到,网联汽车的网联程度在不断加深,众多品牌已经实现了百分之百联网汽车。长安汽车原来向社会承诺“到2020年新车全部实现100%的联网”,今天也可以很欣慰告诉大家“我们做到了”。
在新一轮科技推动下,新的科技发展、新的生产力必然要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必须要发生众多的变化。汽车产业与互联网、大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等不断在融合。刚才说“软件定义汽车”、“软硬件一起定义汽车”,我(自己)在一个传统车企中反而在说是“软件定义汽车”,我也更愿意让我们长安的同志说“新的物种来了,我们要拥抱它”,不是说原来硬件没有价值,硬件同样有价值。
所以,以“软件定义汽车”为特征的新汽车产业,我们自己把它定位为“新汽车产业”在加速形成,在供求侧和需求侧双向推动下,未来制造业不是一个传统制造业,而是一个高新科技产业,未来的汽车产品也不在是一个机械类的传统交通工具,而是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未来汽车有无限的可能,吸引了造车新势力、ICT企业大量的资本和优秀资源入局,新鲜企业加入将促进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汽车品牌的优胜劣汰,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变革将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十分的残酷。优胜劣汰是毫无疑问的。但总的来说,汽车行业正在形成以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创新公司为代表的三大造车格局,这是最近我认为出现的一个新状态。
所以面对新的汽车产业格局,传统车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17年,我们提出了长安的“第三次创业”。长安在做汽车的过程中我分为三个阶段——最早做微型车,后面做自主乘用车,现在做新汽车,所以定义为第三次创业,而且把这次创业定义为“创新创业”,也就是必须要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我们坚定不移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去转型,而不是一个汽车公司或者说不是简单的一个汽车公司,所以我们以“北斗天枢计划”,我们的智能化计划,以“香格里拉计划”为抓手。目前掌握了500余项智能低碳技术。在这些年陆续有48项技术在国内首发,已经投放智能网联汽车128万辆。创新服务理念,在长安推进“一号工程”,实施“五大承诺”,满意度在去年大幅度提升。
当然能够最快给我们客户带来最为感知的产品。这些年长安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的系列产品的推出,可以说我们自己也比较欣慰,我们推出了PLUS系列、UNI系列,这些爆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今年1-5月长安汽车销售了100多万辆,特别是自主品牌销售83.5辆,同比增长75.9%;新能源领域在5月份月销售破万;最有价值的高端系列UNI系列,要特别感谢Z时代的用户,90后、00后,这个用户群体对于我们UNI系列贡献是巨大的,现在很多是从合资品牌转过来,产品势能在不断提升。我们正在实施公司数字化转型,携手战略伙伴构建“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中间一平台、地上全场景”的新商业模式,实现用户与合作伙伴的直通直联,共同开启产业互联共赢新时代。
对于产业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面对之前我提到的竞争格局,如何形成一个共赢发展新的模式?长安汽车为新的汽车产业生态的构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想要构建好这一生态,这三大造车格局的任何一方单枪匹马想通吃,我认为都是面临巨大的风险。三大格局的成员,其实存在着各自不同的优势和不足,都充满着希望和面临着挑战。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主题非常好,唯有融合发展才是共赢之道,也是社会资源最大的利用。
·科技创新公司:具备天然的优势,非常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优势,因为他们有充足的现金流,这是最牛的,往往他们都有客户生态,这是最具价值的。进入汽车领域打造新的增长极,也是顺应他们产业和发展的需要;这些科技公司往往在软件、算法、大数据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顺应了“软件定义汽车”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重构。
但另一方面,汽车产业的特性也将给这些公司带来挑战,因为汽车产业复杂的生产技术,上下游供应链的长度以及各个环节要打通投资,风险都巨大,将这些企业也因此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能够大量地利用这些优秀的资源,将是明智之举。
因此科技创新公司应该看到传统制造体系的复杂性,利用自身软件等优势携手传统车业共同来完备地利用好这些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去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传统车企:传统车企的优势在于有完整的上下游链和成熟的生产体系能力,特别是对于汽车产业多年的经验和积累以及对于汽车的理解和深刻的认知。
在新汽车产业格局下,传统车企又面临挑战。比如说在高科技上的积淀和人才结构上不占据优势,因此传统车企需要切准时代的“脉搏”,必须要有革命性的转型,构建新技术能力,加速融合高科技的生态要素,真正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高科技产品和新的生态服务产品。
·造车新势力:他们抢先切入智能汽车这个赛道,在用户中打造了智能、网联甚至差异化的认知,这是非常好的方向。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以及传统车企的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互联网特征以及电动车原来的特征已经不再凸显,最为关键是尚未找到适合商业盈利的模式,所以发展也会遇到新的瓶颈。
因此造车新势力应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进一步联合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实现多方共赢。总的来说,三大造车格局在造车领域里面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价值,存在亟待补充的短板。为了创造更加美好汽车产业的未来,我提议:中国品牌三大造车格局应该联合起来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共同拥抱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新时代。
科技长安、智慧伙伴,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