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生命信息与支持的业务板块中,迈瑞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 输注泵、灯床塔都在国内占据了市场第一的份额。
2、迈瑞确实向资本市场承诺今后三年20%的增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根据我们测算的市场,我们觉得是能够做到的。
3、人是越来越贵的,硬件材料是越来越便宜的。只有用越来越贵的人,才能生产出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产品。
4、迈瑞现在不是卖单个的产品,而是一个解决方案。
5、美国也在搞医改,应该说他的看病难、看病贵比中国要严重得多,要约一个一般的核磁共振成像,没有半年的时间都约不上。而中国,最多两三天就会给你做。
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我们有一批国产设备替代了进口设备,使得我们的设备又便宜、又好用,能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科技的进步。
6、新基建不只是建房子,是要有内容的,要能够真正产生效益,真正能够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医院。
以上是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近日在线上对话中发表的精彩观点。
迈瑞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为全球市场提供医疗器械产品,产品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及试剂、数字超声、放射影像四大领域。
资料来源:Wind,迈瑞官网,国盛证券研究所
4月20日,迈瑞医疗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是252.7亿,同比增长了20.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2亿,同比增长20.19%。
分项来看,体外诊断业务和医学影像业务分别增长了27.12%和29.29%,研发投入27.26亿,同比增长了30.08%,快于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Wind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迈瑞医疗获高毅资产、和谐汇一、国泰君安、华安基金等554家机构扎堆调研。
公司在调研互动中提到,其重点布局的四大新兴业务分别为动物医疗、微创外科、骨科、 AED,这四块业务 2021 年合计实现了几乎翻番的增长,2022 年一季度延续了超高速增长的趋势。
据一季报数据,葛兰旗下的中欧医疗健康A继续增持迈瑞医疗112.44万股,持股市值高达399,293.5万元。
聪投TOP30之一的华安老将杨明所管理的华安策略优选A,也在一季度增持迈瑞医疗79.67万股。
图片来源:Wind,截止2022年3月31日
刘彦春旗下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景顺长城鼎益自2020年以来数次增持迈瑞医疗,从近期披露的季报来看,依旧位列其十大重仓股之一。
1、在生命信息与支持的业务板块中,迈瑞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 输注泵、灯床塔都在国内占据了市场第一的份额。
2、迈瑞确实向资本市场承诺今后三年20%的增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根据我们测算的市场,我们觉得是能够做到的。
3、人是越来越贵的,硬件材料是越来越便宜的。只有用越来越贵的人,才能生产出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产品。
4、迈瑞现在不是卖单个的产品,而是一个解决方案。
5、美国也在搞医改,应该说他的看病难、看病贵比中国要严重得多,要约一个一般的核磁共振成像,没有半年的时间都约不上。而中国,最多两三天就会给你做。
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我们有一批国产设备替代了进口设备,使得我们的设备又便宜、又好用,能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科技的进步。
6、新基建不只是建房子,是要有内容的,要能够真正产生效益,真正能够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医院。
以上是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近日在线上对话中发表的精彩观点。
迈瑞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为全球市场提供医疗器械产品,产品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及试剂、数字超声、放射影像四大领域。
资料来源:Wind,迈瑞官网,国盛证券研究所
4月20日,迈瑞医疗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是252.7亿,同比增长了20.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2亿,同比增长20.19%。
分项来看,体外诊断业务和医学影像业务分别增长了27.12%和29.29%,研发投入27.26亿,同比增长了30.08%,快于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Wind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迈瑞医疗获高毅资产、和谐汇一、国泰君安、华安基金等554家机构扎堆调研。
公司在调研互动中提到,其重点布局的四大新兴业务分别为动物医疗、微创外科、骨科、 AED,这四块业务 2021 年合计实现了几乎翻番的增长,2022 年一季度延续了超高速增长的趋势。
据一季报数据,葛兰旗下的中欧医疗健康A继续增持迈瑞医疗112.44万股,持股市值高达399,293.5万元。
聪投TOP30之一的华安老将杨明所管理的华安策略优选A,也在一季度增持迈瑞医疗79.67万股。
图片来源:Wind,截止2022年3月31日
刘彦春旗下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景顺长城鼎益自2020年以来数次增持迈瑞医疗,从近期披露的季报来看,依旧位列其十大重仓股之一。
图片来源:Wind,截止2022年3月31日
在本次路演中,李西廷介绍了迈瑞医疗的业务结构,以及就2021年的年报数据做了相应解读。
李西廷还解读了迈瑞的收购标准,一是买销售网络,二是买技术。
在问及将来是否会分拆上市时,李西廷明确表示,迈瑞不会做。
而动物医疗之所以分拆的原因是因为这块业务需要一个独立的团队,它与人的医疗具有本质的区别。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对话全文,分享给大家。
未来三年,三大业务的利润和应收都能保持20%的增长
问:对年收入不到百亿的企业来说,年度增长20%的目标比较容易完成,但是年收入达到200亿的时候,完成20%的收入增速是挺难的。
能不能请李总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迈瑞的几大业务板块在2021年的表现?
李西廷:2021年我们的三大主要板块中超声和体外诊断都有接近30%的增长,生命信息与支持稍微慢了一点,有11.47%的增长。
主要原因是2020年生命信息支持数据定的比较高,所以它的增速稍微慢一点。
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2021年中国战胜疫情的效率很高,也得到了比较好的缓解,社会恢复得很快。
所以我们的医疗器械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也就基本上恢复正常了,没有特殊的采购,包括国际也都是这样,所以这一块慢一点。
但是在生命信息与支持的业务板块中,我们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 输注泵、灯床塔都在国内占据了市场第一的份额。
公司的五分类血球血沉一体机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一,超声业务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二,突破了好多国际品牌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三个大板块都在发力。
对于这三个板块以后的增长空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一是因为国内新基建的拉动,二是国际市场在慢慢的恢复中,采购量也越来越大,所以未来三年,我们的利润和应收应该能都保持20%的增长。
问:我们来算个账,2021年252亿,2022年增长20%就是300亿,2023年增长20%,就是360亿,后年的就是432亿。
李西廷:我们还有一个目标。
因为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有里有提到2025年要出现一个500亿的医药公司,也要出现一个500亿的医疗器械公司。
现在看来,医疗器械公司只有迈瑞有希望,其他公司还真的达不到。
在医疗新基建背景下,迈瑞的优势在于“整体的解决方案”
问:李总是技术研发人员出身,在2021年的时候,这三大主营业务里有没有技术上的突破?有没有出现一些代表性的产品?这些代表性产品的出现给业绩带来了什么样的增长?
李西廷:我们确实有一些爆款产品,像我们新的生化分析仪出来以后供不应求,各个三甲医院都定这款产品。
还有迈瑞的几个网络,比如说医学影像的是“瑞影云++”,生命信息与支持是“迈瑞智检”。
我们现在不是卖单个的产品,是卖一个解决方案,包括4K数字化手术室。
有些东西不是他们研发不出来,而是这些产品都要自己研发,它的成本压力很大。
但迈瑞做到了,而且我们发送出来的是数字信号,可以把这些信号传送给上级医院指导地方医院进行远程医疗,包括可以传递给教师来给学生上课,给医院提供价值,把医疗资源更好的应用到各个地方,在这方面迈瑞做的是最好的。
还有我们现在的阅片机,在检验结果出来以后先用阅片机去阅,个别的疑难杂症才叫医生去看。
有问题的和没问题的可以很快分开,这些都是在给医院提供价值。
当然我们的产品本来在医院的占有量就很高,我们的网络进去以后是非常受到医院欢迎的,这也是现在国家非常想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这个基本问题的必要手段。
这些东西我们都是紧跟市场的,紧跟国家政策,这样对企业发展也好,社会效益也好,都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问:在整体的解决方案里,所有的产品都是迈瑞自主研发的,但医院里现存的一些设备可能是其他品牌的,这个解决方案能否兼容?
李西廷:也可以兼容,但是一般的不兼容。
因为在医院里,我们本身的产品占了绝大多数,举例来说,我们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像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的市占率是全国第一的,所以医院连我们的产品比较方便。
如果它只有3台、5台,买别的网络来连迈瑞的产品,这是很难的。
之前浙江的一个医院,就把一个国际进口品牌的监控仪全部换成了迈瑞。
因为我们在医院的装机量比较多,占有率比较高,医院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法律问题也比较好解决,一旦出了问题全是迈瑞的。所以我们有一定的优势。
先解决医院最急需的东西
问:迈瑞起家的时候,主要是以监护仪,呼吸机,生命信息的这一套为主,怎么一步一步把体外诊断作为产品主线研发?后来又把影像放了进来,这三个业务之间有一个什么样发展关联?
李西廷:其实是这样。
迈瑞成立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还是非常贫困的,一个县级医院连一台像样的监控仪都没有。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央政府对人民健康的关心和实际投入增加,医院必须要有更好的仪器来服务病人。
在这种情况下,迈瑞做仪器做的是一个医院是必备设备,没有这些设备是开不了医院的。
目前来说,没有监护仪,没有灯床塔,没有麻醉机,医生是不会动手术的。
这是每个医院都必备的产品,市场也是最大的。我们先把这些做起来,先解决医院最急需的东西。
目前为止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是非常大的。
科技在进步,医疗服务和医院用的设备也在突飞猛进
问:在医疗器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公司解决过哪些卡脖子的问题?
李西廷: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通常说的B超,在20年以前基本上全是进口的,监护仪也是。只有少数大城市的医院,三甲医院这个级别才能用上。
实际上超声做起来是非常难的,美国人还特别的提防,因为这个上面用的是超声波,这跟军事还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是非常难的。
它是靠探头发射超声波,然后接受反射出来的回波,经过进一步的处理成像出来,然后再用来看病,这个技术是非常难的。
原来有的公司就买了国外的生产线,但一年以后就淘汰了,因为人家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所以我们必须要自主研发。
像监护仪,美国的一家公司在青岛设了一个生产厂,一台简单的监护仪要13.5万元,现在3500元就可以买一台,比当时的还好用。
所以这在30年的发展中,我们国家的科技在进步,医疗服务和医院用的设备也是突飞猛进的。
因为你不把这些东西做好,就光这些产品我们就要消耗大量的外汇,而且如果中国没有生产这些设备,它的价钱绝对不会降低。
像现在,只要迈瑞生产出来的,它的价格立马要降1/3。
为什么我们甚至能在欧美地区打到他们的后院去,就是因为迈瑞有自己自主研发的产品,有我们的特色。
现在最明显的特色就是我们的网络好用,智能化做得很好,界面更接近客户,开发效率比较高。
不是说人家没这个水平,人家也有这个水平,但他开发出来效率要慢得多,人工要贵的多,最后客户是很难承受的。
美国也在搞医改,应该说他的看病难、看病贵比中国要严重得多,要约一个一般的核磁共振成像,没有半年的时间都约不上。
在中国要核磁共振成像,最多两三天一定会给你做。
所以这30年以来,我们国家对于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各级政府是出了大力的,我们的进步应该说是非常快的。
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我们有一批国产设备替代了进口设备,使得我们的设备又便宜、又好用,能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科技的进步。
3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是科技上的进步,让我们用科技来关心更多人的健康。
中国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问:国内的一批医疗器械的企业,通过自主可控、自我研发和积累,第一,把卡脖子技术问题解决了,第二,把成本大幅度降低。
那这个市场空间未来有多大,有没有做过测算?比如像你刚才讲的呼吸机、监测仪,这类产品一台只有几千块钱了,市场空间是不是还很大?
李西廷:在中国还很大。
比如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提醒,各个省,各个市的负压病房是不够的。
负压病房没有,就很难控制疫情的蔓延。
还有中央提出的新基建,新基建不只是建房子,是要有内容的,要能够真正产生效益,真正能够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医院。
我觉得中国的医疗水平应该说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好的了,这几年我们发展的确实很快,但现在还有很大的空间。
比如美国的住院病房有15%的监护仪,凡是有病床的地方,都有15%的监护仪配套,我们远没达到这个数,还差得很远。
这一块还要靠大家一起努力,一个是靠经济的发展,一个是靠医疗器械公司做出更好、更便宜、更适合老百姓用的产品。
要有新的东西,要有核心竞争力,这才能够不断的发展自己
问:有一个统计数据讲监护仪,麻醉机,除颤仪,血球,生化等等这些相关医疗器械全球的增速最多可能到10%,在中国的增速大概是10-15%,但迈瑞的增速基本上都在20-50%。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对于这个数据,你是不是能够确认有这么高的增速?
第二,如果确认比行业增速要高出好几倍,你是怎么做到?
李西廷:我们确实是向资本市场承诺今后三年20%的增长,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根据我们测算的市场,我们觉得是能够做到的。
怎么做到?就是不断的推出新品。
如果只是说我的产品便宜,那不行,一定要是我的产品比别人的产品更有特色,让医院用起来非常好用。
我们在美国市场的增速就非常快,去年是接近20%的增长。
这在美国的公司里都是不敢想的,除了几个大的物流公司,或者是国家级的大公司,像特斯拉或者网络公司有可能是增长的,一般的工业企业说到两位数的增长,他们想都不敢想。
但是,我们在美国确实做了接近20%的增长,所以,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还因为我们中国人勤劳,效率高,我们对技术的追求可以说在国际上都是相当勤奋的,我们的钱是自己努力做出来的,不是偷的,不是抢的。
我们和外国大公司竞争,一个是效率,再一个就是一定要有新技术在里面,没有新技术只说我的便宜,他看都不看。
像我们在美国市场基本上都是参加GPO采购,100家医院联合一个采购公司,它把全球有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产品都拿来给他们用,让他们投票。
所以,如果你的产品不比别人的有特色,用起来不比别人的好(就没有任何优势),因为那些投票的都是医生,他不管你多少钱。
你要进入美国市场,要在全球占有比较好的市场份额,最重要的就是,独特的产品特性,要有新的东西,要有核心竞争力,这才能够不断的发展自己。
收购海肽生物对产品线的丰富起了很大的作用
问:迈瑞去年收购了海肽生物,海肽生物相比于其他IVD的抗原、抗体供应商,它有什么独特的核心优势?
李西廷:我们收购了海肽以后,它的一季度销售几乎翻了一倍。
为什么?就是因为抗原试剂的原材料必须要买海肽的。
我们有几千人的研发队伍,但收购对发展公司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收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我们也成功收购了一些国际公司,像Datascope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我们收购了它600人的研发队伍和售后服务队伍。
这个队伍从开始卖我们的监护仪,到现在卖我们的B超、麻醉机、呼吸机,每年都在增长。
我们还在西海岸收购了一个超声的技术公司(ZONARE)。
我们用他的专利,这些人又跟着我们干,他们的收入又比原来的公司高很多,所以他们愿意跟着我们干。
之所以最近两年不太行,是美国政府有一些问题,它不太愿意中国人收购。
海肽是去年收购的,它的生物材料做的非常好,是全球的金标准,它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60%是博士。
像生物材料这一块,我们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还有很大的能力空间去做。
所以我们收购这个公司,对我们产品线的丰富起了很大的作用。
迈瑞的收购标准:成熟的销售网络,稀缺的技术
问:在选择收购标的时候,一般会看哪些标准?
李西廷:就是两条标准。
第一条,收购销售网络,扩大我的市场。你销售网络非常可信,有比较好的销售历史,队伍也比较稳定。
第二条,技术非常先进,正好是我缺的技术。
像是海肽生物就是我们缺的技术,我们可以做,但时间成本提高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不过我们的现金流很好,可以用我们的自由资金来达到我们的收购目的,这样就能快速的掌握核心技术,成本就省掉了。
问:未来可能会向哪些方面去?
李西廷:凡是对我们业务发展有利的,我们都希望(能有合作)。
比如IVD有各种各样的检验设备,有好多东西我们还是没有达到顶尖水平,有这样的标的,我们还是非常有兴趣去收购的。
问:我听出来李总的重点是买技术,因为迈瑞有一个非常好的转化能力,再有就是中国的市场大。
中国人勤劳、效率高,所以能尽快的把这些东西转化成产品,从而降低成本。
李西廷:对,你这个点抓得很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完全不了解这样的技术,也是没法转化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研发队伍还是要不断的研发,但当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正好有一个标的能够解决你的困难,我们就去收购这个标的。
在整合的过程中,如果完全没有力量去接纳它,那也很难转化成生产力。
我买的东西是要能很快的提升我的产品质量,提高市场效率,这才是我需要的,如果你没这个能力,买来专利也是没用的。
所以一定要考虑有没有能力去整合这些东西。
动物医疗、骨科将是未来迈瑞发展非常重要的分支
问:你之前强调说未来三年迈瑞能继续保持20%的收入和利润增速,就是因为你会通过不断的并购新技术,让你的产品加速迭代,是这样一个道理吗?
李西廷:是这样一个道理。
问:那你为什么现在又开始介入到动物医疗,骨科这些新的领域?
我们确实知道宠物市场的增长速度特别快,但是这跟迈瑞原有的三大业务是不相关的,为什么会进入这两个领域?
李西廷:首先说动物医疗。实际上仪器本身的技术基本和人的是一样的,它也用麻醉机、监护仪、IVD、电子除颤,这些都需要的。
国外真正的宠物医院,它用的设备跟人类是差不多的,甚至有些比人还贵,正好这些技术我们的都有,而且我们以前也有部分的动物医疗的销售,专门为马这些大型的动物做的一些产品。
中国现在养宠物的越来越多,宠物医院需要大量的这种医疗设备,而且出口的又比较多,国际上要的产品也很多,我们既然以前做了,现在这样一个商机如果不抓就太可惜了,所以我们把公司独立出来运营。
因为它的销售网络、营销体系、客户对象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所以让它在那边去独立发展。
骨科是一个高值耗材,这个市场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中国最好的骨科公司也就做到20个亿左右。
现在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事故相对来说也比较多,对于假肢等材料,顾客要的还是比较多的。
以前都是进口的,也做了一些国产的,但不是特别的专业,当然国内也有一两年做的还可以的。
但骨科毕竟是一个大的市场,所以我们这一两年投入的很大,做了大量的研发,提高产品品质。
另外,我们也在做生产基地的建设,包括在武汉建很大的厂房,在其他地方也做了一些配套的厂房,专门为顾客生产一些最基础的零件。
根据迈瑞的做事风格,我们觉得今后几年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国内外的市场表现都会很好。
因为这个市场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很大,我们肯定不会有这么大的投入进去,这以后也是我们整个集团业务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问:那你未来的业务板块会不会从三大类变成五大类,加上宠物医疗器械和骨科高值耗材?
李西廷:实际上已经是了,只是发展的还不够大。
先把自己优势的部分做好
问:在医疗器械这个领域,呼吸机、监测仪是很重要的仪器,包括体外诊断,影像,但心血管介入这方面的医疗器械难度系数是比较高的。
以迈瑞的品牌研发实力,完全可以把最难的部分研发出来,为什么没有去做这个事?
李西廷:医疗器械除了镊子,消毒柜这些东西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稍微能够拿到台面上需要硬件、软件支持的,没有不难的东西,都很难,就看你怎么说。
我可以说超声是一个非常难的技术,现在做超声的只有迈瑞做的最好。
心血管介入只不过是我们没有选,没准以后会做的,但至少现在还没这个规划。
先把自己优势的部分做好,最急需的做好。
当然支架也是最急需的,现在也有些小公司在做,但还是以国际进口为主,价钱贵很多。
所以没准迈瑞以后会做,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列入三年内的规划里。
用越来越贵的人,生产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产品
问:2021年迈瑞的研发投入已经到了27.62亿,增长了30.08%,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你是怎么理解自主创新这一个核心竞争力的?
李西廷:这个不是我理解,而是如果这些钱不投进去,每年增长20%想都不要想。
如果不能增长20%,给国家的税上不去,职工的奖金上不去,投资人的分红上不去,我这个董事长就别做了。
只有投到这样一个量,才能够保证公司现在每年十几个新产品的研发,支持20%的增长。
如果不长期投入研发,你的产品就是上不去,人家的新技术加上了你加不上,走路慢半拍,永远在市场上没有出头日,你必须要走到前面,总要快它半步到一步,甚至快到15米,心里才有底气。
如果没这些技术,没有这些产品,到美国市场跟美国人竞争,那是做梦,不可能的,你必须要有这些东西。
我的产品性能不比你差,质量不比你差,价钱不比你高,但是也不比你低多少,网络功能又好,界面又比较亲近医生,他当然要买我的。
下一步我们还会加大研发占比,但其实有时候是加不进去的,因为这些开发费用基本上是人的费用,仪器现在都不值多少钱。
我们现在是国内国外的找顶尖的人才,还和高校合作,研究所合作,医院合作,这些都不能放松。
所以人是越来越贵的,硬件材料是越来越便宜的,只有用越来越贵的人,才能生产出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产品。
迈瑞不会分拆上市
问:迈瑞医疗现在4,000亿市值,很多产品在国内都占有50%的市场份额,每一个产品都可以独立分拆上市,都将会是一家优秀的医疗器械公司,请问迈瑞医疗下面的产品有分拆上市的计划吗?
李西廷: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看上市的目的是什么,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融资,你需要的钱没有,拿银行的钱又贵,所以上市是来融资的,它并不是个别人发财的工具。
迈瑞现在的现金流非常好,我们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银行贷款我们一分没有,我们现在账上有将近200亿的现金,足以应付各个基地的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再分拆去上市,多了很多的财务管理,你要分三个就是三套财务管理,这是浪费社会资源。
如果单纯的从融资角度来考虑,我们不准备把这些分拆,弄好多个上市公司,为了能扩大市值,让一些人发财,这不是迈瑞的追求的目的。
迈瑞的追求目标是为社会提供价值,跟着国家的大布局做出贡献,让投资人能够赚到钱。
一个迈瑞就可以了,我们老老实实做事。
如果分成几个公司,总经理就好几个,财务班自好几个,行政班子好几个,这不都是浪费,本来可以整合在一块可以给社会多做事情,那你分开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上市,上市的目是什么?是让个别人发财,这不是我们的(目标)。
所以我们要清楚为什么上市,是为了融资,要让这些投资人赚到钱,你买迈瑞一样赚钱,把它分开太浪费社会资源,至少我是不太想的。
那为什么我们把动物分出去了?因为动物跟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它要建立一套单独的营销队伍。
而且我们的队伍进医院,动物医疗的队伍进猪圈,进医院和进猪圈这是两回事,好多东西它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个调查市场要去宠物医院,我们调查市场要找医生,整个运营都不是一回事,弄在一块反而效率低,把它拨出去效率会高,它是这么一个情况。
有些股民的心情我们也了解,迈瑞的股票现在不错,再搞两个公司,也许会搞得更好,但其实投迈瑞一样多赚钱。
只不过去年到今年资本市场有点不太稳,包括国家的一些政策,肯定有一些影响,但这个总是要过去的,我们会越来越强大的。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图片来源:Wind,截止2022年3月31日
在本次路演中,李西廷介绍了迈瑞医疗的业务结构,以及就2021年的年报数据做了相应解读。
李西廷还解读了迈瑞的收购标准,一是买销售网络,二是买技术。
在问及将来是否会分拆上市时,李西廷明确表示,迈瑞不会做。
而动物医疗之所以分拆的原因是因为这块业务需要一个独立的团队,它与人的医疗具有本质的区别。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对话全文,分享给大家。
未来三年,三大业务的利润和应收都能保持20%的增长
问:对年收入不到百亿的企业来说,年度增长20%的目标比较容易完成,但是年收入达到200亿的时候,完成20%的收入增速是挺难的。
能不能请李总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迈瑞的几大业务板块在2021年的表现?
李西廷:2021年我们的三大主要板块中超声和体外诊断都有接近30%的增长,生命信息与支持稍微慢了一点,有11.47%的增长。
主要原因是2020年生命信息支持数据定的比较高,所以它的增速稍微慢一点。
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2021年中国战胜疫情的效率很高,也得到了比较好的缓解,社会恢复得很快。
所以我们的医疗器械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也就基本上恢复正常了,没有特殊的采购,包括国际也都是这样,所以这一块慢一点。
但是在生命信息与支持的业务板块中,我们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 输注泵、灯床塔都在国内占据了市场第一的份额。
公司的五分类血球血沉一体机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一,超声业务首次超越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二,突破了好多国际品牌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三个大板块都在发力。
对于这三个板块以后的增长空间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一是因为国内新基建的拉动,二是国际市场在慢慢的恢复中,采购量也越来越大,所以未来三年,我们的利润和应收应该能都保持20%的增长。
问:我们来算个账,2021年252亿,2022年增长20%就是300亿,2023年增长20%,就是360亿,后年的就是432亿。
李西廷:我们还有一个目标。
因为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有里有提到2025年要出现一个500亿的医药公司,也要出现一个500亿的医疗器械公司。
现在看来,医疗器械公司只有迈瑞有希望,其他公司还真的达不到。
在医疗新基建背景下,迈瑞的优势在于“整体的解决方案”
问:李总是技术研发人员出身,在2021年的时候,这三大主营业务里有没有技术上的突破?有没有出现一些代表性的产品?这些代表性产品的出现给业绩带来了什么样的增长?
李西廷:我们确实有一些爆款产品,像我们新的生化分析仪出来以后供不应求,各个三甲医院都定这款产品。
还有迈瑞的几个网络,比如说医学影像的是“瑞影云++”,生命信息与支持是“迈瑞智检”。
我们现在不是卖单个的产品,是卖一个解决方案,包括4K数字化手术室。
有些东西不是他们研发不出来,而是这些产品都要自己研发,它的成本压力很大。
但迈瑞做到了,而且我们发送出来的是数字信号,可以把这些信号传送给上级医院指导地方医院进行远程医疗,包括可以传递给教师来给学生上课,给医院提供价值,把医疗资源更好的应用到各个地方,在这方面迈瑞做的是最好的。
还有我们现在的阅片机,在检验结果出来以后先用阅片机去阅,个别的疑难杂症才叫医生去看。
有问题的和没问题的可以很快分开,这些都是在给医院提供价值。
当然我们的产品本来在医院的占有量就很高,我们的网络进去以后是非常受到医院欢迎的,这也是现在国家非常想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这个基本问题的必要手段。
这些东西我们都是紧跟市场的,紧跟国家政策,这样对企业发展也好,社会效益也好,都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问:在整体的解决方案里,所有的产品都是迈瑞自主研发的,但医院里现存的一些设备可能是其他品牌的,这个解决方案能否兼容?
李西廷:也可以兼容,但是一般的不兼容。
因为在医院里,我们本身的产品占了绝大多数,举例来说,我们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像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的市占率是全国第一的,所以医院连我们的产品比较方便。
如果它只有3台、5台,买别的网络来连迈瑞的产品,这是很难的。
之前浙江的一个医院,就把一个国际进口品牌的监控仪全部换成了迈瑞。
因为我们在医院的装机量比较多,占有率比较高,医院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法律问题也比较好解决,一旦出了问题全是迈瑞的。所以我们有一定的优势。
先解决医院最急需的东西
问:迈瑞起家的时候,主要是以监护仪,呼吸机,生命信息的这一套为主,怎么一步一步把体外诊断作为产品主线研发?后来又把影像放了进来,这三个业务之间有一个什么样发展关联?
李西廷:其实是这样。
迈瑞成立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医疗资源还是非常贫困的,一个县级医院连一台像样的监控仪都没有。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央政府对人民健康的关心和实际投入增加,医院必须要有更好的仪器来服务病人。
在这种情况下,迈瑞做仪器做的是一个医院是必备设备,没有这些设备是开不了医院的。
目前来说,没有监护仪,没有灯床塔,没有麻醉机,医生是不会动手术的。
这是每个医院都必备的产品,市场也是最大的。我们先把这些做起来,先解决医院最急需的东西。
目前为止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是非常大的。
科技在进步,医疗服务和医院用的设备也在突飞猛进
问:在医疗器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公司解决过哪些卡脖子的问题?
李西廷: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通常说的B超,在20年以前基本上全是进口的,监护仪也是。只有少数大城市的医院,三甲医院这个级别才能用上。
实际上超声做起来是非常难的,美国人还特别的提防,因为这个上面用的是超声波,这跟军事还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是非常难的。
它是靠探头发射超声波,然后接受反射出来的回波,经过进一步的处理成像出来,然后再用来看病,这个技术是非常难的。
原来有的公司就买了国外的生产线,但一年以后就淘汰了,因为人家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所以我们必须要自主研发。
像监护仪,美国的一家公司在青岛设了一个生产厂,一台简单的监护仪要13.5万元,现在3500元就可以买一台,比当时的还好用。
所以这在30年的发展中,我们国家的科技在进步,医疗服务和医院用的设备也是突飞猛进的。
因为你不把这些东西做好,就光这些产品我们就要消耗大量的外汇,而且如果中国没有生产这些设备,它的价钱绝对不会降低。
像现在,只要迈瑞生产出来的,它的价格立马要降1/3。
为什么我们甚至能在欧美地区打到他们的后院去,就是因为迈瑞有自己自主研发的产品,有我们的特色。
现在最明显的特色就是我们的网络好用,智能化做得很好,界面更接近客户,开发效率比较高。
不是说人家没这个水平,人家也有这个水平,但他开发出来效率要慢得多,人工要贵的多,最后客户是很难承受的。
美国也在搞医改,应该说他的看病难、看病贵比中国要严重得多,要约一个一般的核磁共振成像,没有半年的时间都约不上。
在中国要核磁共振成像,最多两三天一定会给你做。
所以这30年以来,我们国家对于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各级政府是出了大力的,我们的进步应该说是非常快的。
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我们有一批国产设备替代了进口设备,使得我们的设备又便宜、又好用,能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科技的进步。
3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是科技上的进步,让我们用科技来关心更多人的健康。
中国的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问:国内的一批医疗器械的企业,通过自主可控、自我研发和积累,第一,把卡脖子技术问题解决了,第二,把成本大幅度降低。
那这个市场空间未来有多大,有没有做过测算?比如像你刚才讲的呼吸机、监测仪,这类产品一台只有几千块钱了,市场空间是不是还很大?
李西廷:在中国还很大。
比如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提醒,各个省,各个市的负压病房是不够的。
负压病房没有,就很难控制疫情的蔓延。
还有中央提出的新基建,新基建不只是建房子,是要有内容的,要能够真正产生效益,真正能够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医院。
我觉得中国的医疗水平应该说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好的了,这几年我们发展的确实很快,但现在还有很大的空间。
比如美国的住院病房有15%的监护仪,凡是有病床的地方,都有15%的监护仪配套,我们远没达到这个数,还差得很远。
这一块还要靠大家一起努力,一个是靠经济的发展,一个是靠医疗器械公司做出更好、更便宜、更适合老百姓用的产品。
要有新的东西,要有核心竞争力,这才能够不断的发展自己
问:有一个统计数据讲监护仪,麻醉机,除颤仪,血球,生化等等这些相关医疗器械全球的增速最多可能到10%,在中国的增速大概是10-15%,但迈瑞的增速基本上都在20-50%。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对于这个数据,你是不是能够确认有这么高的增速?
第二,如果确认比行业增速要高出好几倍,你是怎么做到?
李西廷:我们确实是向资本市场承诺今后三年20%的增长,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根据我们测算的市场,我们觉得是能够做到的。
怎么做到?就是不断的推出新品。
如果只是说我的产品便宜,那不行,一定要是我的产品比别人的产品更有特色,让医院用起来非常好用。
我们在美国市场的增速就非常快,去年是接近20%的增长。
这在美国的公司里都是不敢想的,除了几个大的物流公司,或者是国家级的大公司,像特斯拉或者网络公司有可能是增长的,一般的工业企业说到两位数的增长,他们想都不敢想。
但是,我们在美国确实做了接近20%的增长,所以,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还因为我们中国人勤劳,效率高,我们对技术的追求可以说在国际上都是相当勤奋的,我们的钱是自己努力做出来的,不是偷的,不是抢的。
我们和外国大公司竞争,一个是效率,再一个就是一定要有新技术在里面,没有新技术只说我的便宜,他看都不看。
像我们在美国市场基本上都是参加GPO采购,100家医院联合一个采购公司,它把全球有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产品都拿来给他们用,让他们投票。
所以,如果你的产品不比别人的有特色,用起来不比别人的好(就没有任何优势),因为那些投票的都是医生,他不管你多少钱。
你要进入美国市场,要在全球占有比较好的市场份额,最重要的就是,独特的产品特性,要有新的东西,要有核心竞争力,这才能够不断的发展自己。
收购海肽生物对产品线的丰富起了很大的作用
问:迈瑞去年收购了海肽生物,海肽生物相比于其他IVD的抗原、抗体供应商,它有什么独特的核心优势?
李西廷:我们收购了海肽以后,它的一季度销售几乎翻了一倍。
为什么?就是因为抗原试剂的原材料必须要买海肽的。
我们有几千人的研发队伍,但收购对发展公司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收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我们也成功收购了一些国际公司,像Datascope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我们收购了它600人的研发队伍和售后服务队伍。
这个队伍从开始卖我们的监护仪,到现在卖我们的B超、麻醉机、呼吸机,每年都在增长。
我们还在西海岸收购了一个超声的技术公司(ZONARE)。
我们用他的专利,这些人又跟着我们干,他们的收入又比原来的公司高很多,所以他们愿意跟着我们干。
之所以最近两年不太行,是美国政府有一些问题,它不太愿意中国人收购。
海肽是去年收购的,它的生物材料做的非常好,是全球的金标准,它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60%是博士。
像生物材料这一块,我们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还有很大的能力空间去做。
所以我们收购这个公司,对我们产品线的丰富起了很大的作用。
迈瑞的收购标准:成熟的销售网络,稀缺的技术
问:在选择收购标的时候,一般会看哪些标准?
李西廷:就是两条标准。
第一条,收购销售网络,扩大我的市场。你销售网络非常可信,有比较好的销售历史,队伍也比较稳定。
第二条,技术非常先进,正好是我缺的技术。
像是海肽生物就是我们缺的技术,我们可以做,但时间成本提高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不过我们的现金流很好,可以用我们的自由资金来达到我们的收购目的,这样就能快速的掌握核心技术,成本就省掉了。
问:未来可能会向哪些方面去?
李西廷:凡是对我们业务发展有利的,我们都希望(能有合作)。
比如IVD有各种各样的检验设备,有好多东西我们还是没有达到顶尖水平,有这样的标的,我们还是非常有兴趣去收购的。
问:我听出来李总的重点是买技术,因为迈瑞有一个非常好的转化能力,再有就是中国的市场大。
中国人勤劳、效率高,所以能尽快的把这些东西转化成产品,从而降低成本。
李西廷:对,你这个点抓得很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完全不了解这样的技术,也是没法转化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研发队伍还是要不断的研发,但当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正好有一个标的能够解决你的困难,我们就去收购这个标的。
在整合的过程中,如果完全没有力量去接纳它,那也很难转化成生产力。
我买的东西是要能很快的提升我的产品质量,提高市场效率,这才是我需要的,如果你没这个能力,买来专利也是没用的。
所以一定要考虑有没有能力去整合这些东西。
动物医疗、骨科将是未来迈瑞发展非常重要的分支
问:你之前强调说未来三年迈瑞能继续保持20%的收入和利润增速,就是因为你会通过不断的并购新技术,让你的产品加速迭代,是这样一个道理吗?
李西廷:是这样一个道理。
问:那你为什么现在又开始介入到动物医疗,骨科这些新的领域?
我们确实知道宠物市场的增长速度特别快,但是这跟迈瑞原有的三大业务是不相关的,为什么会进入这两个领域?
李西廷:首先说动物医疗。实际上仪器本身的技术基本和人的是一样的,它也用麻醉机、监护仪、IVD、电子除颤,这些都需要的。
国外真正的宠物医院,它用的设备跟人类是差不多的,甚至有些比人还贵,正好这些技术我们的都有,而且我们以前也有部分的动物医疗的销售,专门为马这些大型的动物做的一些产品。
中国现在养宠物的越来越多,宠物医院需要大量的这种医疗设备,而且出口的又比较多,国际上要的产品也很多,我们既然以前做了,现在这样一个商机如果不抓就太可惜了,所以我们把公司独立出来运营。
因为它的销售网络、营销体系、客户对象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所以让它在那边去独立发展。
骨科是一个高值耗材,这个市场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中国最好的骨科公司也就做到20个亿左右。
现在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事故相对来说也比较多,对于假肢等材料,顾客要的还是比较多的。
以前都是进口的,也做了一些国产的,但不是特别的专业,当然国内也有一两年做的还可以的。
但骨科毕竟是一个大的市场,所以我们这一两年投入的很大,做了大量的研发,提高产品品质。
另外,我们也在做生产基地的建设,包括在武汉建很大的厂房,在其他地方也做了一些配套的厂房,专门为顾客生产一些最基础的零件。
根据迈瑞的做事风格,我们觉得今后几年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国内外的市场表现都会很好。
因为这个市场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很大,我们肯定不会有这么大的投入进去,这以后也是我们整个集团业务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问:那你未来的业务板块会不会从三大类变成五大类,加上宠物医疗器械和骨科高值耗材?
李西廷:实际上已经是了,只是发展的还不够大。
先把自己优势的部分做好
问:在医疗器械这个领域,呼吸机、监测仪是很重要的仪器,包括体外诊断,影像,但心血管介入这方面的医疗器械难度系数是比较高的。
以迈瑞的品牌研发实力,完全可以把最难的部分研发出来,为什么没有去做这个事?
李西廷:医疗器械除了镊子,消毒柜这些东西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稍微能够拿到台面上需要硬件、软件支持的,没有不难的东西,都很难,就看你怎么说。
我可以说超声是一个非常难的技术,现在做超声的只有迈瑞做的最好。
心血管介入只不过是我们没有选,没准以后会做的,但至少现在还没这个规划。
先把自己优势的部分做好,最急需的做好。
当然支架也是最急需的,现在也有些小公司在做,但还是以国际进口为主,价钱贵很多。
所以没准迈瑞以后会做,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列入三年内的规划里。
用越来越贵的人,生产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产品
问:2021年迈瑞的研发投入已经到了27.62亿,增长了30.08%,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你是怎么理解自主创新这一个核心竞争力的?
李西廷:这个不是我理解,而是如果这些钱不投进去,每年增长20%想都不要想。
如果不能增长20%,给国家的税上不去,职工的奖金上不去,投资人的分红上不去,我这个董事长就别做了。
只有投到这样一个量,才能够保证公司现在每年十几个新产品的研发,支持20%的增长。
如果不长期投入研发,你的产品就是上不去,人家的新技术加上了你加不上,走路慢半拍,永远在市场上没有出头日,你必须要走到前面,总要快它半步到一步,甚至快到15米,心里才有底气。
如果没这些技术,没有这些产品,到美国市场跟美国人竞争,那是做梦,不可能的,你必须要有这些东西。
我的产品性能不比你差,质量不比你差,价钱不比你高,但是也不比你低多少,网络功能又好,界面又比较亲近医生,他当然要买我的。
下一步我们还会加大研发占比,但其实有时候是加不进去的,因为这些开发费用基本上是人的费用,仪器现在都不值多少钱。
我们现在是国内国外的找顶尖的人才,还和高校合作,研究所合作,医院合作,这些都不能放松。
所以人是越来越贵的,硬件材料是越来越便宜的,只有用越来越贵的人,才能生产出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产品。
迈瑞不会分拆上市
问:迈瑞医疗现在4,000亿市值,很多产品在国内都占有50%的市场份额,每一个产品都可以独立分拆上市,都将会是一家优秀的医疗器械公司,请问迈瑞医疗下面的产品有分拆上市的计划吗?
李西廷: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看上市的目的是什么,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融资,你需要的钱没有,拿银行的钱又贵,所以上市是来融资的,它并不是个别人发财的工具。
迈瑞现在的现金流非常好,我们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银行贷款我们一分没有,我们现在账上有将近200亿的现金,足以应付各个基地的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再分拆去上市,多了很多的财务管理,你要分三个就是三套财务管理,这是浪费社会资源。
如果单纯的从融资角度来考虑,我们不准备把这些分拆,弄好多个上市公司,为了能扩大市值,让一些人发财,这不是迈瑞的追求的目的。
迈瑞的追求目标是为社会提供价值,跟着国家的大布局做出贡献,让投资人能够赚到钱。
一个迈瑞就可以了,我们老老实实做事。
如果分成几个公司,总经理就好几个,财务班自好几个,行政班子好几个,这不都是浪费,本来可以整合在一块可以给社会多做事情,那你分开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上市,上市的目是什么?是让个别人发财,这不是我们的(目标)。
所以我们要清楚为什么上市,是为了融资,要让这些投资人赚到钱,你买迈瑞一样赚钱,把它分开太浪费社会资源,至少我是不太想的。
那为什么我们把动物分出去了?因为动物跟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它要建立一套单独的营销队伍。
而且我们的队伍进医院,动物医疗的队伍进猪圈,进医院和进猪圈这是两回事,好多东西它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个调查市场要去宠物医院,我们调查市场要找医生,整个运营都不是一回事,弄在一块反而效率低,把它拨出去效率会高,它是这么一个情况。
有些股民的心情我们也了解,迈瑞的股票现在不错,再搞两个公司,也许会搞得更好,但其实投迈瑞一样多赚钱。
只不过去年到今年资本市场有点不太稳,包括国家的一些政策,肯定有一些影响,但这个总是要过去的,我们会越来越强大的。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