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频繁使用化学直发产品的女性与未使用这些产品的女性相比,患子宫癌的风险更高。
此前的研究也发现,直发剂与乳腺癌和卵巢癌在内的激素敏感型癌症的高风险有关,然而,研究没有调查过直发剂与子宫癌的关系,新研究填补了相关空白。
研究发现,频繁使用(一年使用过4次以上)直发剂的女性患子宫癌的几率比不使用这些产品的女性高出2.5倍以上。而其他美发产品,包括染发剂、漂白剂、亮发剂或烫发剂,与子宫癌没有关联。
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33947名年龄在35岁-74岁之间不同种族的女性,跟踪调查时间平均约为11年。在此期间,有378名女性患上了子宫癌。
该项研究负责人、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的Alexandra White博士在一份报告中说:“在70岁之前,从未使用过直发剂的女性有1.64%的人会患上子宫癌,但对于经常使用直发剂的女性来说,这一风险将上升到4.05%。”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在直发产品中发现的几种化学物质,如羟基苯甲酸酯、双酚A、金属和甲醛,可能会增加患子宫癌的风险增加,这些化学物质具有干扰内分泌的特性,或本身就是一种致癌物。
与前臂、手掌和腹部的皮肤相比,头皮对化学物质的吸收能力更强,而使用直发器引起的烧伤和损伤,也可能会促使直发剂被头皮吸收。这些因素也可能对直发剂与子宫癌之间的风险起到了促进作用。
此外,这项基于所有种族和民族背景的研究中,发现黑人女性的发病率出现增长趋势,黑人女性死于子宫癌的比例是白人妇女的两倍。
研究者表示:“黑人女性使用直发剂的频率相对更高,而且比其他种族的女性更早开始使用,所以这些研究结果可能对黑人女性更有意义。”
美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灰线为整体女性发病率,蓝线为白人女性情况,红线为黑人女性情况。图源:NEJM
子宫癌(Uterine cancer)为发源自子宫的所有癌症统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最常见的子宫癌类型,也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全世界女性中第六大常见的癌症。据统计,2020年有超过417,000个子宫内膜癌的新病例。90%以上的子宫癌为子宫内膜癌。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2016年,我国新发子宫癌患者71100例,每10万人中约10.54人发病,死亡患者17100例。[6]
子宫及子宫内膜结构 图源:Nature
根据《美国医学会肿瘤学》的研究数据,子宫内膜癌死亡率每年增加近2%,在亚裔、西班牙裔和黑人妇女中,这个数字更高。在我国,部分发达城市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达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
子宫内膜癌具有比较明确的临床早期症状,即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约70%的子宫内膜癌在诊断时肿瘤局限于子宫体,属临床早期,预后较好[7];但如果所患子宫癌分类为子宫肉瘤,其复发率则较高,预后较差。
基因科技助力肿瘤精准防治
子宫内膜癌是一组在组织病理学及分子水平上异质性显著的恶性肿瘤,不同类型有其独特的组织学表现及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近年来,传统病理分型在子宫内膜癌诊疗中的局限性日渐突显,迫切需要创新的治疗方案,而基因检测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林奇综合征的筛查、分子分型的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子宫内膜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疗提供指引。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基于分子特征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因此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临床 (影像) 分期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是子宫内膜癌探索精准治疗的方向。
为了进一步明确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的临床实践路径,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国家病理质控评价中心,共同编写并发布了《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此共识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① 推荐对所有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林奇综合征的筛查;
② 推荐对所有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
③ 复发或转移子宫内膜癌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推荐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TMB、NTRK、PIK3CA、KRAS、AKT1、FBXW7和PTEN等,寻求更多治疗方案可能。
---广告---
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华大基因全新升级华妍安®-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系列产品,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可一次性得到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遗传风险评估、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参考,为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和制定辅助治疗参考方案提供依据,并可以为患者及家庭进行遗传风险评估。
以下为解决方案详细信息:
华妍安®检测优势
权威检测路径:贴合NCCN指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临床路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或者高通量测序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实现子宫内膜癌的精确分子分型;
超高检出率:相比于Sanger测序技术的20%检测限,华妍安®采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检测突变频率低至1%的POLE突变,显著降低漏检率;
全方位覆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与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上下游20bp范围内的SNV、InDel和CNV、目前已经获批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靶标,帮助临床综合性评估遗传风险、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产品具体信息可咨询华大基因冲鸭👇👇👇
参考文献
[1]https://academic.oup.com/jnci/article/114/12/1636/6759686
[2]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hair-straightening-chemicals-associated-higher-uterine-cancer-risk
[3]http://www.cas.ac.cn/kj/202210/t20221020_4851926.shtml
[4]https://www.nytimes.com/2022/10/17/health/hair-straighteners-black-women-cancer.html?searchResultPosition=9
[5]https://nejmqianyan.cn/article-info?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