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挑战,教育何为?4月23日,陈一丹基金会、深圳图书馆、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联合举办悦读沙龙,就阅读、城市、人文以及深藏其中的教育等话题,与公众一起探讨分享。
对谈现场(由左至右)胡洪侠、李鸿谷、王晨、徐国强
本次悦读沙龙由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胡洪侠主持,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王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徐国强担任分享嘉宾。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现场对谈直面阅读在当下面临的几大挑战,围绕“教育与阅读”“AI时代的阅读”“阅读与未来”等多个话题展开深入讨论,畅想打开阅读的边界,以阅读与教育共同面向充满不确定的未来。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胡洪侠主持
激发好奇心和主动性
教育是阅读旅程的开始
在一切追求速度的时代,我们的学校是否仍然教导孩子们认识阅读的价值与乐趣?当教育提倡的阅读观念和孩子本身的阅读观念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看待?沙龙开场即指向教育与阅读关系的探讨,引出了嘉宾们的精彩对谈。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
李鸿谷主编将阅读比喻为交友,“你的阅读就是你人生过程中寻找一对一的朋友。从这个角度去阅读,你会找到和书籍、文化产品更轻松、更真实的关系。”他认为阅读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广泛交朋友,即广泛阅读;第二阶段则是拥有几个深交的朋友,即有自己会反复阅读的几本书;第三阶段就是持续地交朋友,即持续阅读成为了我们生活的日常。
在他看来,教育是开启阅读旅程的开始。广泛阅读,把书当朋友,阅读让人生因此而丰富,因此而扩大。但他不主张给青少年推荐书单,因为每个人拥有自己的人生,所要结交的朋友都有不同,“把书当朋友,与书对话,最终走向认知自我,这才是阅读的终点。”李鸿谷主编还提出,AI时代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学习思考的心,学会怎么检索,怎么提问题,怎么运用。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王晨教授则谈及阅读和教育最底层的连接是激发好奇心和主动性。激发阅读的意愿和渴望最重要,而读什么不重要,结果也不重要。
打开阅读边界
通过阅读细节把握细节的人生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徐国强
当前,ChatGPT正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论坛嘉宾热烈讨论智能化时代下如何阅读的问题。徐国强博士认为,在智能时代确实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应对,但无论AI如何进化,都取代不了人类和书的直接交流。阅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要是将所有知识都浓缩,就会丧失很多的细节信息。他表示:“我看一个3分钟的电影简介,不会说感动到掉泪。但我到电影院去看这样一个悲情大片或灾难片,我会感觉到,原来人类和未来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人类的情绪感受力……我们通过阅读细节来把握人生。”
李鸿谷主编则指出,阅读不应被“窄化”,我们的感官和触觉都构成我们去阅读的条件。和AI相比,人类有更多方式去获取比文字更丰富的情感、审美和知识,如品尝美食、听音乐会或用手去抚摸一座雕塑。GPT的出现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教育与阅读要指向未来
尊重孩子“个性化的多样化”成长
对于面向不确定的未来,阅读能提供什么样的素养与能力?王晨教授表示,所有的教育到最后都会通过自我教育来实现它的结果、效果。自我教育实际上是内在的利益,我们应该追求的不是外在命运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在命运的丰富。
未来的教育和阅读,指向的都是成长。去年,陈一丹基金会曾邀请王教授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Hannele Niemi教授共同领衔撰写了《未来学习者的素养和教育》报告。报告对未来学习者进行画像,并构建未来学习者素养框架和未来学习者培育模型CMYK(Competence核心素养-Method教学方法-Year学习年段-Knowledge知识)。王教授在分享了报告内容后提出,阅读与教育要指向未来,很重要的是如何不断超越自己的局限,不断突破自我的认知边界,并且一定要认识到孩子都是“个性化的多样化”,我们要懂得为他们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提供资源,尊重个性的成长。同时,他也特别强调了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王晨
徐国强博士也认为,在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是思考能力,而不必像以前那样需要“学富五车”,保持乐于思考和学习的心态,阅人阅事,同样能使自己不断成长。
现场嘉宾与观众合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从而推动更多人阅读和写作,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与陈一丹基金会致力于教育生态多元化发展,将教育融入生活的理念与实践相一致。
本次悦读沙龙为一丹教育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由一丹教育研究院与教育创新社区一πYiPai联合承办,当日一πYiPai共享书房也正式向公众开放。未来,悦读沙龙亦将不定期举办,为公众提供一个探讨和分享阅读、城市、人文和教育的平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