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新挑战,而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时光,遍历风霜洗礼所衍生出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中依旧无时无刻地焕发着夺目的光彩,提供着巨大的能量。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作为航空航天类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蓝色情怀,要培养现代化建设性人才、培养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技术型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积聚力量。
一、发掘伟大建党精神,深耕学生工作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便开始塑造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气质。短短32个字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宝贵经验的提升,是我们党将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其具有着深厚与无限的红色基因。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引领,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现代学生管理工作中,坚定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坚定信仰可以给人一个准确的人生追求和精神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和人生观的塑造的学生而言,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信仰,找到自己追求的方向,这对于他们的人生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这需要明确人生价值,勇于接受挑战,坚定追求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其次,坚定信仰是一种行为规则和准则,这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业和日常生活中遵循道德准则,保持良好的行为品质和生活习惯。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对学生们在规范化的文明生活中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造就。坚定信仰能够使我们保持一种高尚的情操,学生们也能从中学到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在困境中把握生命的本质。
高校教育工作者当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在此之前,教师当先明确真理,明确真理更应坚持真理,以实际行动传递给学生坚定的信念。育人绝非易事,贯彻全党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赓续百年之事业,恪守育人之本分,以苦干实干来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与使命。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强调高校教师要能够成为大先生,要坚定信念、牢记使命、脚踏实地投入到真问题的研究当中。百年党史蕴含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丰厚储备,广大教师应竭尽所能,带领学生从党史中汲取红色智慧,继承红色基因,用伟大的建党精神为坚固理想信念提供足够强大的精神理想支撑。
高校教育工作者当勇于担当,不惧牺牲。所谓牺牲,不是失去生命才叫做牺牲,在教育工作中或学校任务中,教育工作者随时需要腾出时间到学校中去,到学生中去。学生管理需要教师,学生工作也需要教师,教育工作者不局限在教室的三尺讲台,他们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冠盛行之时,学校的抗疫一线,涌现出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出现的老师们,又谱写出了多少不起眼却温暖的篇章。他们将自己奉献在学生工作中,正是无数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是他们筑起了我国教育大业的脊梁。如今,身为世界中最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份子,需要以这种勇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投入到教育工作、学生工作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高校教育工作者当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体现在国家的教育事业当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不变的宗旨,那么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人民即是学生,为人民服务即是为学生成长成才而服务;同样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忠诚于党即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我们要用自己的奋斗,让党的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要用自己的奋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这场战役中,教育工作者们是一线战斗者。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是国之重计、党之重计,应不负人民。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终生。
二、融合航空航天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航天强国初心永在。蔚蓝问天流传千古,赤子追梦继往开来,千百年间,古今多少墨客仰望星空,执着寻找天地之间的答案,多少志士不断探索,试图解开天空之上的谜题。伟大精神是前行的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个伟大事业都要有它的前行方向。航空航天特色类院校,在学生工作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亦需要引领学生塑造航空航天精神。
自建国以来,在党中央对于航空航天事业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下,涌现出了大批航天工作者,他们无一不将生命融入到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的建设当中。正是他们,孕育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航空航天精神”:在建国初期贫瘠的大地上,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们的呕心沥血,直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开创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在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基础薄的情况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于1998年正式成立,备战航空,践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数字化时代中,独立自主一词对国家而言可谓是九鼎大吕,自1994年启动北斗系统工程至2020年6月23日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新时代的北斗科研家们开创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新的征途,新的起点,千年华夏之梦的向往永远是那浩瀚星空,17年来,探月科学家们不断攀登,打破纪录,衍生出“追逐梦想、敢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航天梦是中华儿女年百年的宏伟梦想,也是如今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星空蔚蓝浩瀚,追梦的路上必定充满着阻碍,而赤子梦想不改,精神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支撑。作为航空航天特色类院校,当永怀一颗热爱航天的心,树立一种航天价值观,勇于奉献,勇于担当,争做新时代中的航天先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度强调要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讲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同样,航天事业也需要人才,航天事业也需要创新,在学生工作中,需要融入引领、塑造航空航天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在航空航天类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要强调航空航天精神以实现引导学生自觉履行爱国奋斗、献身国防的理想与追求。航空航天涉猎诸多领域,开创思政教育课题,既要提炼航空航天精神的内核与爱国教育融合,也要有专业视角的深度和大众视角的广度的结合。例如感悟航空航天精神,讲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历程,以及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们奋斗的故事及涌现的种种精神;了解航空航天的大国重器,介绍两弹一星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北斗导航系统以及探月、火星探测器等重大科技成果和国之利器;学习航空航天事业中严谨的态度以及攻关的精神,讲述每一个我们自主研发背后的点点滴滴以及在求解难题时严谨的思考过程。也可以开展系列航空航天重大工程的主题课程,营造以蓝色为主题背景的思政教育氛围。
在校园文化中融入航空航天精神。一种价值观只有融入生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要构建展示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点和高校形象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和学风。航天精神的核心是航天精神与价值观,表现为思政教育的实践内容,例如在世界航天日、中国航天日之类航天特色节日中举办航天活动;在校内设置航空展览馆等方式营造文化氛围。航空航天类院校作为弘扬航空航天精神、培育航空航天事业高科技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通过航空航天文化的建设,引领学生塑造航空航天精神,实现航空航天精神的渗透和传承。
在专业课中融入航空航天精神的课堂思政内容,挖掘专业课背后的航天文化,将精神的传承融入在课堂氛围中,推动课堂航天小知识或航天小故事的普及。同样可以将课堂思政作为单独的选修课,来弘扬航空航天精神。作为航空航天类院校,更可以将这种校园文化和课堂思政文化上升到学校的战略发展当中,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特色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当中各级单位可以多多引领各级学生组织自主开展文化活动,通过建立社团组织等方式形成学生校园文化特色。
三、赓续红色爱国精神,培育蓝色青春力量
回顾百年历程,航空报国初心不改,红色血脉赓续不断;展望未来旅程,航空报国使命担当,蓝色情怀奋斗逐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前途充满光明,任重而道远,航天事业在其中不可或缺。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将红色精神、蓝色情怀的内涵与本质记牢、讲好,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做到思想上引领、行动上先行,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全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想要让学生真正地感悟,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真情地付出。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和一次激励,要借此再次明确自己的目标,审视自己的初心,在党的一个崭新的起点、迈向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勇于奋进积极进取,传承好航空航天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将二者融入到学生工作当中,对于航空特色类院校,二者对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校学生工作,辅以航空航天精神引领塑造学生价值观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我国航天事业打好人才基础的有效措施。无论在什么时代,坚守“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初心保持不变,秉持航天传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对于中国的航天工作者们都是永恒不变的奋进力量。那么,新时代中同样也需要这些精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此引领学生坚决奋进,为祖国青年航天工作者培养高质量人才,铸就今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赵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