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前三段就将获得知识的方法传于后人,王阳明也提出“格物致知”的“心学”思想,他被贬谪到龙场镇后,将其发扬光大。龙场镇,山清水秀、草木葱茏。集天地灵气之地,正是修身养性的绝佳之处。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触怒权贵,被贬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后,起初在阴冷潮湿的山洞中授徒,当地人民感怀王阳明身为大儒不忍其受苦,便在龙岗山建造“龙岗书院”,此后王阳明在龙岗书院讲授“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学说。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刘禹锡的《陋室铭》来形容书院韵味最为恰当,企业家学兄徜徉于林木之间,游览于书院之内,感受先贤无上心法,荡涤内心精神世界。
【一、立志高远】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阳明童蒙时期被问志向时,一句“做圣人!"震撼全场,此句与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志存高远绝非一句空话,王阳明在经历了贬谪、刺杀、罢官、陷害之后,还是想要“做圣人”,也正是这份坚持,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今天的企业家学兄们有“心”可学,受此启发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以目标为导向,以使命为责任。
企业家经营的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而是下抚民心,解决百姓就业;上达天听,供应国库财政,所处位置正是承上启下之中流砥柱,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可谓任重而道远!
企业家盈利能为国家财政提供稳定的税收来源,国家财政有稳定税收便可以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良性循环、夜以继日,中华民族终将实现伟大复兴!
【二、勤学善思】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王阳明《勤学》)
阳明心学作为一门圣人绝学,主张通过致知格物、诚意正心的存养功夫,力求去除私欲,逐渐明了天理,即“至善”。当人们没有名利私欲羁绊的时候,是最有力量、最有智慧的时候。
“致良知”是一个正循环,良者从善,善者更良;致良知,于己有利,于国有益。反观当今社会,“心为物役”已是常态,“外物”纠结“内心”,以至于心力交瘁,这实际上是心灵的疲惫!
内心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只是被蒙尘,被迷失。“无心”躁郁愤懑,“有心”激昂欢愉;心闭感时花溅泪,心开小雨润如酥,天堂与地狱便在心之一念。阳明心学亦有除尘觅心的功效,而这也是让人生更美好的重要启迪。
那如何能够达到王阳明的精神境界,或是其万分之一?答案便是“修养”二字。至于如何“修养”,就需要“日窥己心”。这也与两千年前的曾子不谋而合,“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至圣相通,每日三问,方可理解圣人智慧。
品道书院依托东西方文化学术视角,穷究经史微言大义,博览诸子灿烂文章,敦请国内顶级名师潜心研发经、史、子、集、人的教学体系,将继续为中国企业家带来精品课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