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学子三下乡:赴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探寻楚韵文旅发展之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家不仅要铭记那些辉煌的篇章,更要坚定探寻文化的深沉与发展。2023年7月15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坚定文化自信,探索文旅发展”新时代淮南文旅产业发展调研团队,走进了位于安徽寿县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在新时代的照耀下,他们步入了这座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博物馆,将启动一段探求根脉、追溯文化渊源的调研之旅。
当调研团队踏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大门,一尊巨大的青铜鼎便映入眼帘。1933年出土于寿县朱家集三古堆楚王墓的楚大鼎,是我国现存东周时期最大圆形青铜鼎。这尊大鼎摆在正门中央,实践团队刚进入展区,就被它所吸引。楚大鼎,作为楚文化的瑰宝,独具特色,展现了楚人的卓越铸造技术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这件大鼎造型庄重,底部宽大,鼎身逐渐向上收窄,显示出鲜明的古代铜器特色。它的三条鼎足坚实有力,分别由精致的兽头雕塑支撑。整个鼎身上精雕细刻的纹饰,包括凤鸟、龙纹和云纹,图案布局丰富而复杂。这些图案虽然风格独特,但它们的线条流畅、雕工精美,体现出楚人的高超工艺技能,每一处细节都富含深意。解说人员说:1958年,伟人在看到此鼎时,风趣地说:“好大一个鼎,可煮一头牛咧!”
图为楚大鼎 武鑫锐 摄
通过参观队员们了解到,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分别有“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安徽楚文化陈列主要包括立国江汉、东进江淮、徙都寿春、楚韵悠长四个单元,在这个展馆,参观者可以领略到楚国从崛起到鼎盛的过程,从江汉流域开始,一路东进,最终定都寿春,成为当时的霸主。寿县文明史陈列主要包括淮夷旧邦、两汉寿春、秦晋纷争、隋唐寿州、寿州之战、宋清寿州、革命沃土七个单元。博物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博物馆建设、展陈理念和现代技术设备,很好地展示了安徽楚文化和寿县历史文化。也更能体现出本次调研的意义所在。
“这就是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创造出了这样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实践队员王静说到。一条曲折的回廊书写着楚国的历史,引导着队员们进一步探索楚文化的精华。他们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从中感受到了楚人的智慧和创新。墙体上的书法和绘画是楚人留下的杰作。古老而简洁的楚体字在页面上跳跃,精致的山水画描绘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雅。队员们拿出了手机和相机,记录下了这些艺术瑰宝。
图为实践队员在参观摄影 武鑫锐 摄
实践队员在一座由先楚人制作的金钣搭建起的“金字塔”前驻足,“这是楚金钣”跟随的讲解员讲解到,这些金钣都是战国时期的高额辅助称量货币,用于大宗商贸活动。不同的金钣上刻有着不同的图案,一些上面刻有战马,象征着战争胜利的荣耀;还有一些刻有植物和昆虫的图案,可能象征着对大自然的亲近。金钣的形式有龟板形,方形,楔形等形状。
“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地区的门朝西、周家油坊等地三次发现金钣窖藏,总计195件、总重量近20千克。”讲解员说到。队员们仔细观察着金钣上精美的图案,互相交流着对金钣的看法。楚金币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的金质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这种金币是楚文化的一种独特表达,为实践队员理解楚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种珍贵的视角。楚金币的存在,不仅是楚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察精美的金钣 武鑫锐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博物馆大门合影 武鑫锐 供图
实践队负责人武鑫锐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楚文化的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特点和价值。他们将继续加强文化交流,推动家乡文旅事业发展。”
调研团队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机会,走进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深入了解了楚文化的文化内涵。据悉,后期该团队还将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拍摄宣传视频等方式,继续为楚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宣传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