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科学文化知识实践性转化,挺膺青年担当,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7月14日,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繁星璀璨 红梦引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启程奔赴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开展农村基层思政状况的调研与实践活动,为农村基层的思政教育、党建建设和社会治理,贡献青年智慧。
“今之临渭,古之下邽”。下邽镇隶属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因古时人才辈出(唐朝名将张仁愿、大诗人白居易、宋朝名相寇准皆为下邽人),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此外,当地名胜古迹还包括慧照寺(晋)、塔(宋)、秦汉下邽县城遗址、景贤书院遗址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下邽镇先后荣获“市级生态乡镇”、“市级十佳乡镇”、“市级重点镇”、“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国家级重点镇”、“国家级产业强镇”、“中国葡萄之乡”等荣誉称号。
7月14日,历经前期协调准备,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繁星璀璨 红梦引航”社会实践团队顺利抵达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并同当地镇政府顺利对接。
下邽镇党委副书记兰陶青在欢迎仪式暨座谈会上,表达了对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支持下邽镇基层思政党建工作发展的感谢;他勉励同学们:基层一线是青年们磨砺意志、锤炼本领的“磨刀石”,是大有可为、大可作为的舞台。实践团队要发挥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将所思所学落到实处,为乡村治理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努力增进自身本领,丰富理论素养,为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实践团队负责人,2022级3班班长阎子涵随后感谢了下邽镇团党委对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支持与帮助。奔赴乡村一线,在实践中将自己锻造成“坚守中国立场,具备平民情怀”的时代先锋,为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随后,在当地团干部的指引和讲解下,实践团队在镇上开展调研活动,先后走访了慧照塔(宋)、秦汉下邽县城遗址、景贤书院遗址、下邽镇第一初级中学等当地历史景观及公共设施,学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并初步了解了当地基层思政理论普及现况,为后续实践活动的落地开展积攒了理论基础。
7月15日至7月27日,实践团队在下邽镇团党委协助下,对接当地川王村、柳园村、西关村、东关村等,开展基层实践调研活动,实地了解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况和政治文明建设成果,为乡村治理贡献青年力量。
团队第一站来到了下邽镇川王村。村委会副主任闫小军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并介绍了本村相关基层治理机制和青年工作现况。闫主任着重介绍了川王村特色的“关公委”(川王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制,团队成员也以青年学生视角,为当地“关公委”机制发展及青年工作开展建言献策,贡献青年智慧。
随后,团队成员结合自身院校、专业和成员优势,对当地基层群众开展“党的初心使命”领学、宣讲活动,获得广泛好评。
随后,闫主任为实践团队请到了耄耋之年的老党员代表张凤兰奶奶,同团队成员展开座谈采访。张奶奶通过讲述切身经历,令成员们了解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水平和民主党建工作的发展,体悟到了党的基层治理工作的延续性、实用性和广泛性,为团队基层思政建设现况调研活动的开展及后续实践报告撰写,提供了宝贵的口述史资料。
第二站,团队奔赴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下邽镇柳园村开展实地学习、调研活动。
在柳园村村委书记张立民的介绍下,团队成员对当地村俗民情、思政建设和妇女儿童工作开展有了基本了解。
随后,实践团队应邀参加“下邽镇柳园村2023年07月份‘党建一号’活动”,协助村委会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并旁听当地村民议事会和村民会议。会后,团队成员参加乡村基层调解活动,巧解村民“千千结”。
次日,实践团队来到下邽镇西关村、东关村,开展调研走访活动。
团队成员调研了东关村的党风廉政建设现况,并了解了当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进度。
随后,在村委书记田正明的接待和邀请下,团队负责人,2022级3班班长阎子涵应邀作“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专题报告,并主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共筑基层治理‘同心圆’ ”交流学习活动。阎子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同与会干群重温了党的初心使命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意义,以青年视角为农村发展提供借鉴,并分析了“枫桥经验”对新时代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价值,同与会干部开展讨论交流。获得参会党群干部一致好评。
新时代,新征程,奋斗永远在路上。广大青年学子,要有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只有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才能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