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促进语言文化与乡村特色文化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8月,东北师范大学“四海同音”志愿服务队以线下实地推普和线上宣传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和河南省巩义市两地的不同情况,定期开展推广普通话系列活动。
学习常用语,设推普培训。团队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东镇火车站,开展“技能+”普通话培训,团队成员从北方方言的发音特点、音节音素、服务用语正确读音等方面对站内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教学。“请到售票窗口购票。”“您的孩子已超过免票(半票)规定,请购买半票(全票)。”一句一句纠正错误读音,提高工作人员对国家通用语言的熟悉程度、应用程度。作为外地游客来访城市的重要关卡,站内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可以提高语言沟通的效率,有效推进车站的工作展开。
图为车站聆听“技能+”培训的工作人员。张宇欣 摄
图为授课常用语的团队成员。张宇欣 摄
图为填写调查问卷的车站工作人员。张宇欣 摄
访教育基层,知语言现状。团队来到巴林左旗教育局,了解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现状。“语文、历史和思想政治三门课是用普通话授课,其他课是蒙语和普通话交叉使用。”“学生的未来发展是肯定会用到普通话的。”在团队成员与当地蒙语学校老师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学校里普通话普及程度可以达到100%,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有意识地使用普通话,这对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社会交往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与当地教育局开展座谈会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巴林左旗教育局已推出“结对共同体”学校帮扶结对活动,即汉语学校的语文老师一个学期去到蒙语学校教授至少一周的语文课程,这一举措有效提升全旗教育工作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助力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
图为成员对蒙语学校老师进行采访。修初怡 摄
图为团队与教育局工作人员合影。张宇欣 摄
访杜甫故里,宣语言文化。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坐落在巩义市的杜甫故里绿意森然。在团队成员的探访过程中,从前只在课本上学到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经典诗句与杜甫的人生轨迹一同展现。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杜甫故里。张旭 摄
团队探访了杜甫故里中的“杜甫诞生窑”“九岁习字”“杜公祠”等区域,并结合历史和当地文化进行现场报道,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将人们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故事或诗句以独特新颖的方式传递更多人。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现场报道。吕宜函 摄
百年诵诗文,经典润童心。作为杜甫的故乡,巩义市的许多建筑街道都体现着当地人对这位“诗圣”的尊敬与缅怀。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子美路”上的一所名为“杜甫学校”的小学,给孩子们讲授普通话的学习与使用,以及对杜甫著名诗篇《石壕吏》的讲解演绎。在普通话小课堂上,团队成员通过有趣的互动消除了孩子们的拘谨,自我介绍、口部操、绕口令比赛、绕口令接龙……孩子们在游戏里大声诵读练习着。
图为同学们上课回答问题。吕宜函 摄
图为团队成员与同学们互动。张旭 摄
图为团队成员讲解诗文。张旭 摄
除此之外,队员还组织孩子们开展了《石壕吏》教育戏剧情景演绎,“我要演杜甫”“我要演官兵”“我要演乌鸦”,课堂上总有出其不意的发言让大家哈哈大笑,课堂的氛围被推向高潮,经典的诗篇在孩子们童真的笑语中演绎与续写。
图为孩子们进行诗文演绎。张旭 摄
图为团队成员与老师学生合影。吕宜函 摄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普助力共创文明。东北师范大学“四海同音”志愿服务队团队成员将持续扎根乡村文化,深植地方特色,牢记时代使命,高举推普之炬,为助力国家文化传播与振兴发展事业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张宇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