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润民 丁永峰)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为更好地传承与发扬“红医精神”,促进发展“健康丝绸之路”,助力中国“红医”形象走向国际舞台,7月15日至8月26日,南通大学江海康养实践团先后于江苏南通、南京、陕西汉中等地,开展探究传承“红医精神”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院史馆、中国眼科博物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采访援非医疗队队长,慰问陕西老区老兵等活动等形式探源“红医”文化,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交流,分享“红医”事迹、宣传“红医精神”、践行“红医精神”。
参观与探源:“红医精神”在苏陕
团队成员来到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文博中心,参观通大附院院史馆以及中国眼科博物馆,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感受最真实的过去,探索伟大“红医精神”在南通历史长河中生动体现。
院史馆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代代附院人接续奋斗的生动图景,通过参观院史馆,团队成员感动于革命战争年代南通医士舍己为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敬仰于新中国成立后无数医士为医学潜心钻研,孜孜不倦的高尚精神;受教于南通医院创始人张謇和张詧“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的办医理念及历代附院人的赓续传承。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团队成员接着前往参观了川陕革命基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为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团队成员沿着红色足迹重走信仰之路,了解珍贵史料,聆听讲解员讲述英雄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采访与感悟:“红医精神”在身边
团队成员前往采访了第31期中国(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瞿利帅,通过瞿队长的口述,感受“红医精神”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团队共12人,于2021年9月启程前往受援国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执行了为期1年的援外医疗任务。”瞿队长首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他参与的第31期中国(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援助任务,随后他谈到,在援助过程中团队常常遇到的器械、药物不足的情况,因此经常需要援非医疗队医生利用现有的类似器械或类似药物进行改装自制,有时还需向国内医院大后方求助,以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团队成员严浩铭在采访瞿队长后表达了对援非医疗队成员的敬佩之情,他表示,医务工作者出征援非,不仅要面对非洲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医疗环境,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抗击疫情、救治生命,这是一场逆风出征,而他们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凯旋,这是南通医学支援非洲和南美洲的行动缩影,更是“红医精神”在当代的鲜明彰显,这样的精神值得后辈医学生学习。
随后,团队成员采访了90岁抗美援朝老兵潘进有、92岁复原军人来明远等陕西老区老兵,通过老兵的口述,追忆红色革命故事,学习老兵红色精神。
“我1951年参军,在1953年加入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54年作为工程兵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在57年退伍回乡。”老人简单地作了自我介绍,并自豪地向团队成员展示了他的抗美援朝纪念章,脸上堆满笑意。“当时我们很辛苦,枪伤、炸伤数不胜数、战友很少能一起回来的。”说罢撸起裤腿向我们展示了他触目惊心的伤口,这些伤口是他们作为军人的勋章和荣誉。为老人送去准备好的牛奶、面包等物资后,为回忆军旅情,团队成员与老人一起唱红歌,大家其乐融融。
交流与践行:“红医精神”在青年
活动后期,团队成员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开展感悟交流分享会。首先,实践队队长丁永峰通过讲述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广大红色医生在枪林弹雨之下抢救红军和人民群众生命的历史,介绍“红医精神”的历史起源。
通过此次感悟交流分享会,参会者对“红医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大家切实体会到“红医精神”在中国医务工作者中的代代传承。来自巴基斯坦的Ali表示,这次的分享会使他对中国医生所秉持的伟大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代代医生用行动诠释“红医精神”的行为让他深受感动。
实践团队的成员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他们对“红医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涯中,他们将以“红医”前辈为榜样,在提升自身医术的同时注重自身医德的培养,以切实行动赓续弘扬“红医精神”。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