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技艺,赓续文化血脉。山东潍坊被各国推崇为“风筝之都”,风筝作为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曲阜师范大学政韵拾遗实践队于2024年1月20日前往山东省潍坊市风筝博物馆,以参观实践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学习风筝制作工艺,感悟非遗文化魅力,从多方面探寻非遗 文化传承保护与高校思政育人“同频共振”新路径。
实践之初,实践队伍查阅资料、集思广益共同制作了一份关于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高校思政育人结合现状的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社区填写问卷的形式对社会不同群体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实践队员了解到当下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存在着资金短缺,学习渠道少,保护意识弱等问题。而高校思政课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有效平台,两者结合有利于实现“共赢”格局。通过综合考察,实践队员决定将山东省潍坊市风筝博物馆作为实践地点。政韵拾遗实践队的队长首先召开了线上会议,对实践分工进行了安排。其次队员们通过网络搜索潍坊风筝相关信息,对其有初步了解。前期的实践工作为后续实地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月20日,政韵拾遗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潍坊市风筝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对风筝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潍坊风筝的发展脉络与体系流派。据讲解员介绍潍坊风筝其种类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板式风筝、立体风筝、动态风筝等。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实践队员们边听边记,积极向讲解员提出内心的疑惑,不断思考着潍坊风筝等非遗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潍坊市风筝技艺工作室——班墨坊,跟随第四代潍坊传统风筝代表性传承人刘志江老师学习风筝技艺。刘志江老师首先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制作风筝所需要的各类材料以及具体的制作流程。在学习过程中,刘老师向队员们提到传承的重要性。据了解风筝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属于较为复杂的传统工艺项目,牵扯到的工种、工艺类型十分多样,如果没有长时间、系统的学习,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非遗传承人。遗憾的是,现在市场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瘸腿”的非遗传承人,他们并没有完整掌握“扎、糊、绘、放”的风筝制造工艺,技艺全面的人才匮乏,而体验式、蜻蜓点水式非遗传承泛滥,这并不能有效地保护并传承风筝非遗项目。刘志江老师对实践队员们提出的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进校园与高校思政育人相结合的创新路径给予了肯定。并且刘志江老师还强调,一定要有效传承,积极改进传承的课程安排、教学过程等多方面工作,始终秉持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念。刘志江老师的话语让实践队员们深刻的体会到我国非遗手工艺人的匠心之深,对非遗文化传承与思政育人“同频共振”有了新的理解。
在实践活动最后,政韵拾遗实践队的队员们对来到风筝博物馆的游客进行了采访。在选取对象时,实践队员们主要面向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两类群体。在采访过程中,大学生群体主要向实践队员们讲述了目前高校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融入高校思政育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部分大学生还创新性的提出了许多可行想法,实践队员们在思想上深受启发,灵魂深处产生共鸣。高校教师则为实践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将非遗文化与思政育人结合的具体教学案例,实践队员们通过录音或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后期创新路径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作准备。
在返程的路上,实践队员们对本次实践过程的资料进行总结并且展开了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高校思政育人“同频共振”创新路径的讨论,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同时,实践队队长还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强调,要求队员们重视团队互助的力量。非遗文化现如今虽面临着许多困境,但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脚步却从未停止,政韵拾遗的队员们通过实践为非遗发展贡献一份青春力量,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担当。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