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康锦达
“哥们儿够意思。”
二十多年前,这是东北最时髦的一句话。
啥叫哥们儿够意思?
在高层面,是人靠得住。有办法把领导交办的难事做成了,帮助了领导也同时提升了的自己,让领导有了面子,自己也有了面子。
在低层面,就是身边的凡人有困难的时候,没有利益跟着,替别人化解了矛盾解决难题,没叫别人失了面子,让自己也有了面子。
笔者这么诠释有点俗,但也有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味儿。反正这话呀,让东北人演义得淋漓尽致。
总之一句话,东北人把面子看得很重,重于泰山。
金一南将军讲了一个故事。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最后剩下一个人。最后出卖杨靖宇的赵廷喜临枪毙之前,还讲了一句话,当时我和杨靖宇讲,说还是投降吧,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就剩你一个了,人家都投降了,你干什么呢?投降算了。
只要杨靖宇投降,日本人安排不是不杀,而是让杨靖宇出任满洲国军政部长,最后时刻,杨靖宇跟赵廷喜就讲了一句话,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杨靖宇这句话,撼天动地啊!
这是什么?这就是中国人的面子!
面子是什么?笔者个人认为,面子里的绝大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华,是仁义理智信,是担当、气节、血性、悲悯,是传承的俗语。
但不能不说。
东北人的仗义,有时也犯缺少周密考量的毛病。
东北人有时候一顿大酒就把挺大的事定了,赚就赚了,亏了也不去找后账。
东北人还“直肠子”,对事不对人,有话就说,拿得罪人不当回事。有时候遇事不公,就是朋友和亲戚也当场断交,甚至几个“电炮”上去,事后宁可赔钱也不道谦。
东北人欺硬怕软,人高马大,但心软,逼到可怜的人,救人的事,会掏净身上的钱。
………
东北人还有很多毛病,都与“哥们儿够意思”有关……
至少,东北人的这些特点,我都能从于海洋身上嗅到了些味,看到了些影子……
很多人评价于海洋,从善良出发的忙他都帮,讲究!
这就有浓浓的哥们儿够意思的味道。
在写于海洋故事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让我在寻找答案。
向朋友借钱,是当今社会最难的事?为什么于海洋能够借到钱。
于海洋的“朋友之道”来自哪里?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采访了一百多位了解于海洋的不同阶层的人。
朋友是什么?
就是人心换人心。
我觉得是于海洋的人缘,是他懂人情,不牛逼,不装。做事公道磊落,不伸手,不心黑。
原人民日报记者、现中国军转民杂志总编周中华,在2024年3月22日在中国军转民网发表了《从电影第二十条看于海洋案件》一文。
一部讲法律的本应是严肃话题的电影,在春节的欢乐档期,竟然让如此多的观众为之感动并一致叫好,电影《第二十条》开创了又一个电影史上的奇迹。
影片将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浪漫主义的情怀相互融合,在笑中带泪的悲喜剧框架下,为观众和司法从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二十条”普法课,具有强烈的现实关照意义。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期待,公平正义。”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变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
电影中一句句朴素但掷地有声的台词,像春雷,炸开了观众心头的雾霾。像春雨,滋润了人们渴望公平正义的心壤。
观影中,我也是几度泪流满面,因为影片中故事的标本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第“二十条”,这些故事的价值并不在于它们的独一无二,更在于它们的普适性和开放性。它们是中国迈向法治文明进程中一个个含泪的样本,更是普通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热切期待的鲜活演绎。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脑海里另一个画面不停的闪现并和电影里的故事交叉上映,如同蒙太奇镜头。当电影结尾,韩明在王永强案听证会上从二十条立法精神到百姓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期盼,充满激情地慷慨陈述“不起诉”理由时,我耳边仿佛同时响起企业家于海洋悲苍而嘶哑的追问声。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这是电影里韩明检察官一句特别感人的台词。
我仿佛听见于海洋含泪的呐喊:“你们办的不是案子,办的是我的人生!”
从2019年,于海洋就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维权之路。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正如《第二十条》电影的一句经典台词: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是的,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我们相信正义,就像我们相信冬天过后春天一定会来临!
人性的恶,是纵欲得物,成为物主,但物为虚,是可变可失可死之物。
善能救命,是风。
恶能丧德,是草。
风吹草动。没有善风就有恶草。恶风之下,焉有善草。我等万不可忽视。社会万不轻视。
这话可以静静领悟,定有知觉。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