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科技巨头纷纷抢占技术制高点并提前布局市场。尤其是大模型,已成为各个领域的变革力量,而医疗被业界普遍看好为大模型的最佳落地场景。
据MarketsandMarkets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医疗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38亿美元,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0亿美元。头部技术巨头和医疗企业纷纷看好这一领域并进行布局,欲抢滩未来医疗蓝海。
笔者注意到,最近国内有两家行业巨头的合作广受业界关注。3月13日,微医与腾讯在深圳腾讯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融合各自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与应用场景,共推医疗大模型,聚焦“六病共管”,以此为抓手形成专病智能产品,以人工智能助力“三医”协同,在国内打造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城市。显然此次合作是腾讯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的积极举措,也是微医推动“医疗大模型”落地其“智能医院”升级医疗AI应用场景的重要一步。
据知情人士爆料,坊有传闻“微医之所以还活得不错,是因为早在疫情初期,微医创始人廖杰远就重新布局微医的发展战略,并多次强调务必在互联网医院主体上持续深化AI应用落地。”三年过去,微医的互联网医院也已经升级为“智能医院”,以AI为底层驱动力,建立起成体系的数智医共体产品矩阵,并通过落地“按效付费”改革实现了规模化营收,突破性实现了医疗AI的商业化。在行业普遍举步维艰的现实境遇下,微医现在依然能独秀一枝,显然与老廖再次完美预判并踩准了风口密切相关。
事实上,习惯性领跑行业创新发展的微医,早早就布局了人工智能,已经拥有多款医疗AI产品。2017年,微医捐资1亿元,与浙江大学成立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合作开发诸多AI应用产品,比如两款助力中西医辅助诊疗的AI工具——睿医智能医生和华佗智能医生,这些年已经在全国实现规模化应用。
2020年开始,微医逐步将其互联网医院升级为“智能医院”,基于其开创并在全国落地的数字健共体,围绕“防、筛、诊、治、管”等服务场景,以及医疗、医药、医保等监管场景,实现了AI产品的深度学习和有效应用。目前平台上已沉淀了4亿+对话数据,以及超过2亿病例、20余万医生诊疗数据,积累了大量的场景数据和广泛的人工智能应用基础。
据悉,微医的医疗AI业务已产生直观的收入数据。以其在天津运营的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为例,通过按效付费的创新改革模式,已成功实现营收规模化,单家智能医院已达到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收入规模。其中,AI全流程赋能,成为了服务履约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关键引擎,更是带动了整体运行和经营效率的数倍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微医还与重大慢病基层数智化共管专家委员会、上海瑞金医院等就基层重大慢病防治、“六病共管”展开深入合作,可谓汇集全国顶尖专家资源,学科技术力量遥遥领先,这也成为微医与腾讯进一步推动医疗AI产品研发应用的坚实动力。
在医疗大模型风口出现之前,医疗AI已经出现了多年,但实现真正商业化的却寥寥无几,对于从业者来说入局门槛实在太高了。除了最基础的技术力量,真实、广阔、海量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尤其关键,这一点就会让大批量的企业失去角逐资格,包括众多没有医疗AI应用基础的医疗企业。
而这些似乎都正好切中了微医与腾讯多年积累的核心优势。随着国内大模型迎来应用元年,微医和腾讯此次联手,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开启医疗行业变革的“里程碑”事件,医疗AI实现产业化跃迁的拐点或已到来。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