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扬帆起航勇争先 筑梦前行去开拓——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刘伟军

扬帆起航勇争先 筑梦前行去开拓——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刘伟军
2024-05-13 17:37:18 来源:今日热点网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守护者,他们以奋斗,铺设探索路;用创新,点亮科技树。在他们的世界里,国家的需求,就是探索的方向。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刘伟军就是这样一位探索者。

中国梦的开拓与践行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守护者,我愿意以微薄的力量,去践行和守护中国梦。”为了这份埋在心底的承诺,刘伟军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夜深人静,所有人都在畅想诗和远方的时候,刘伟军实验室的灯还在亮着,这里是他的战场,也是他硕果累累的摇篮。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的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自动化铆接系统等成果在这里接连问世,且成果已经得到了应用的检验。

多年来,航空结构件表面强化技术作为飞机机体制造六大关键技术之一,一直困扰着航空工业。在大型结构件表面强化方面,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是最先进且不可或缺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与传统强化技术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涉及军民两用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石油化工、核工业、海洋船舶、医疗工业等领域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欧洲、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目前只有美国把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应用在工业上。该项技术的发展对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对此技术严格封锁。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研究,最初主要进行了理论探讨和针对钢材、铝合金材料等的试验研究。进入21世纪,尽管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受设备和关键技术的限制,国内的研究还仅限于个别单位。这就意味着相关研究,需要完成从零到一的突破,研制用于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这样的复杂结构复杂曲面类零件的激光冲击强化生产设备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挑战,刘伟军选择坚定前行。”从无到有本就是中国高端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刘伟军带领团队开启了披星戴月的艰辛研发,从解决工艺参数在线监测与控制、加工过程仿真、基于零件数模的路径自动规划多系统的协同控制与自动化加工控制等诸多问题,到解决质量在线监控等实际生产问题,刘伟军团队都凭借多年技术积累与工程实践经验,一一解决,仅仅十八个月,国内首台用于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的集“自动化、高质量、高效率”等性能于一体的工程化激光冲击强化设备诞生了。

最重要的是,它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均代表着国内行业最高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其该设备实现了工艺参数与系统的深度集成,并将优化的工艺参数固化于设备系统,实现了用设备传承经验的理念,支撑了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化制造。即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也是值得被铭记的创新与开拓。

科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所以,刘伟军的科研探索从不停歇。“航空领域,任何一个环节的研发都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中国全面发展制造业的原因所在。

智能制造的探索与传承

所有的收获,都是耕耘的结果。厚积薄发刘伟军,总是将应用视为科研的第一要务。只因,国内的航空发展需要自动化铆接系统,他便兢兢业业,深耕探索。

壮志在胸,理想在怀,即便前路布满荆棘,也阻挡不了刘伟军开拓进取的心。经过奋战,一款体积小,重量轻,无噪音,且可以自动寻法、穿钉,铆接质量优于人工铆接,一致性很好的航空半自动铆接以及全自动铆接系统出现了,并实现了示范应用。

科研是永无止境的,刘伟军团队继续前行,目前,正在研制用于航天狭小空间的自动化铆接末端执行器,集在线测量、寻法、制孔、送钉、铆接等多功能于一体,努力为更多领域提供更多关键装备。

智能制造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是科技发展的“泰山”,身为探索者,刘伟军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中国的智能制造领跑全球工业?二十多年的科研工作,给了他明确的方向。在他看来,“智能制造就是云+端+网”。“云”层包括制造执行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乃至ERP等企业管理系统,所以,刘伟军为无数企业指导做企业智能制造规划与具体实施,包括其中的MES系统,都是自主研制;“端”层主要包含各种智能制造设备单元与系统等,所以,刘伟军主持所做的这类设备大小几十套;并用多种传感器、网络、通讯终端等“网”智能通联,数据采集,互联互通几乎贯穿了每一个做过的生产线。

于刘伟军而言,智能制造是梦想,是事业,是初心,亦是一辈子的坚持。或许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机器人视觉、复杂曲面测量、三维重建以及制造、快速成型等多个研究领域成绩斐然。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不仅建立了激光增材、激光冲击强化、激光清洗等激光制造机理研究、成套装备研制及产业化推广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建立了设计协同化、制造检测自动化、仓储物流管控信息化等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为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尖端科技、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是科学家的责任;服务国家,培养人才同样是科学家的责任。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一代探索者,都有其不同的使命,所以,传承至关重要。刘伟军就是这样一位传递知识火炬的“火炬手”。

2018年,刘伟军应邀回到母校沈阳工业大学工作,担任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这时的他,身上的重任又多了一重。“无论何时,科研都是核心。”于是,刘伟军坚持以多技术集成型科研内容为载体,以科学研究试验基地为教学实践基地,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工作,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他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获批建设了辽宁省激光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复杂曲面数控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了一支拥有百余人的激光制造与智能制造科研团队。他用这样的方式推动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刘伟军还积极开展智能制造实训教育,为社会培训了上百名各层次的智能制造人才。他相信,只有更多的人才加入智能制造,中国的智能制造才能走的更稳,走的更远。现在的他已培养博士研究生近四十人、硕士研究生十余人。

刘伟军,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无论是曾经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现代装备技术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还是现在的辽宁省特种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沈阳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抑或是沈阳慧远自动化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身份的变化,从未影响刘伟军对智能制造的探索。

作为一位心系国家需求的探索者,刘伟军多次敏锐的捕捉到科技探索的方向,急国家之所急,急行业发展之所急。虽然,在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他不抱怨,不气馁。“追求真理的人,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这就是刘伟军,这就是中国的科研人。(丁旭)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个保法颁布一周年:个性化广告发展需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

2022-11-14 11:53:20个保法颁布一周年:个性化广告发展需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

2022年全球折叠手机总销量将首度超过千万部大关

2022-02-09 11:40:212022年全球折叠手机总销量将首度超过千万部大关

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炉:vivo占比排名第三

2022-02-08 11:19:13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炉:vivo占比排名第三

平板电脑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2022-02-07 16:52:08平板电脑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位居第一

2022-01-27 13:33:34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位居第一

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达3.4亿部 同比增长8%

2022-01-26 14:57:26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达3.4亿部 同比增长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