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强调深度整理研究古代科技典籍,传承科学文化,服务科技创新。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印发实施《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将古籍数字化作为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重要增量和工作着力点。古籍整理与数字技术充分融合,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古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农医天算尤为突出。数学古籍含有数学符号,尤其是在近代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类科技典籍中,存在大量的数学符号参与运算过程,承担着科学概念、公式、算法等内容的表达。由于古籍中数学符号的形式多样、规范不一,以往整理常采取影印或将数学符号裁剪成图片格式插入本文,但遇到数学符号、算法、公式本身勘误或者较为复杂的包含有数学符号的计算过程时,则无法处理,仅以影印的方式出版。同时,近代数学古籍含有幂级数、微积分、解析几何等高等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校勘、注释,也不是一般研究人员能够胜任。
5月12日至13日,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浙江省历史学会科技史分会、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海宁市新华书店于海宁书城共同举办了“李善兰《则古昔斋算学》校注本首发活动暨读书交流会”。
首先,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董杰进行了主题报告,他对《则古昔斋算学》校注本的工作历程进行介绍。
为了破解科技典籍整理难这一问题,董杰教授团队以“李善兰《则古昔斋算学》整理与数字化研究”为主题,攻克科技典籍数学符号处理、语义标注、领域本体构建、知识抽取、知识图谱构建、自动化校勘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展开研究,最后建立以《则古昔斋算学》为基底的中国科技典籍数据库,从而助力中国科技典籍整理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次发布的《则古昔斋算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学古籍录入系统,实现全文数字化,开启中国数学古籍整理的新篇章;第二,利用知识图谱开展中国数学典籍量化研究,开启数学典籍知识元体系化搭建;第三,面向数智时代的中国古籍以图、文、公式、算法、模型、算表为核心的多模态数据挖掘方案和利用模式。
随后,中国科技馆原馆长、著名科技史家王渝生作了主题为“李善兰与《则古昔斋算学》的时代价值”的演讲,他对李善兰的生平和数学成就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表达了《则古昔斋算学》数字化工作的高度赞扬,认为此举不但解决了中国数学典籍整理中的最大难题,而且必将推动中国数学史高质量发展。他结合数学古籍数字化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薛有才教授以“李善兰与现代科技转型”为主题,从学术形态、学术范式与学术理路三个维度对现代科技转型与李善兰在现代科技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王渝生与各位老师就该话题与薛有才老师互动不断,相谈甚欢。
随后,嘉兴市社科院杨自强研究员作了主题为“李善兰入同文馆时间考”的报告,将李善兰在同文馆的一系列事迹进行了展开讲述。
最后,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曹婧博博士作了报告,她对李善兰与伟烈亚力所译的《几何原本》第十卷展开了详细探讨,见解独到,说理透彻。
活动结束之际,全体学者进行了合影、相互讨论,并就李善兰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工程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活动中还举行了赠书仪式。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旨在纪念李善兰先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数学典籍数字化新征程的启动,也将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发挥数学史新作为。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