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知名投资人杜帅做客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就眼下毕业季,大学生找工作的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又到一年毕业季,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迈向社会,在大家努力收获Offer的同时,求职过程中的一些“坑”也应该有所了解。今天杜帅教授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常见的求职陷阱和骗局。
首先,就是关于境外诈骗。现在很多骗子把违法犯罪活动包装成境外“高薪”工作,成功引诱求职者上钩后,可能会被拐骗到境外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拒绝工作或“业绩”不达标者,可能遭遇非法拘禁、虐待等人身伤害。那么,关于来自境外的Offer,如何辨别呢?杜帅教授分析说,首先,要查一下经营公司是否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商务部的网站上就可以查询,另外,再看看这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如果高出很多就要考虑是否有陷阱。对于有意向在境外工作的大学生来讲,应该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市场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境外职业介绍服务。
杜帅教授跟大家聊的第二个求职陷阱就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 “躺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赚大钱”, 真有这样的“美差”吗?
这种广告几乎目之所及的地方都能看见这样。这种美差其实就是“刷单诈骗”。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抖音快手点赞员等幌子进行诈骗。它的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那么,这种如何防范呢?杜帅教授说,首先,要有一个概念,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再一个,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杜帅教授提示大家的第三个职场陷阱就是关于毕业后就职时,与用人单位签署的合同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刚工作的大学生抱怨,当初应聘的是什么岗位,结果到了之后,什么活儿都干,而且薪酬也不是当初所说的那样。这种情况也颇为多见,甚至还有的对簿公堂,杜老师,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杜帅教授说,这是所谓的“猫腻合同”陷阱。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同时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那这种情况如何防范呢?杜帅教授解析道,首先,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要注意劳动合同是否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特别要高度警惕其中于法无据、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维权困难。
各种求职陷阱真是防不胜防,节目最后,杜帅教授总结了几点,所有人都适用的谨防掉坑的方法。
第一,到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招聘网站,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荐认定的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网站求职。
第二,应聘时,保护好个人信息,填写简历家庭住址等部分个人信息不要过于具体,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作和学习经历上。
第三,接到招聘邀约后,尽量多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朋好友沟通情况,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第四,及时上网核实相关信息,特别是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用人单位注册或者备案情况,若查不到相关信息就说明该单位可能不存在。
第五,一旦遭遇上述求职陷阱,或遭遇恶意解约等情况,请立即拨打12333电话或前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