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12日,“徐州市超级工程调研团”聚焦徐州市生态修复工程,寻找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跨界交汇及价值转换的钥匙。
【新质生产力助推产业转型】
徐州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导向型城市,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130余年的煤炭开采史,给徐州留下了35万亩采煤塌陷地和大量的“生态疮疤”。长期受生态之害,徐州对求富、求绿、求变的愿望十分强烈。本着“宜水则水、宜田则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徐州市启动了规模浩大的塌陷区整治修复行动,并创造性地实施了“基本农田整理、塌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治理模式。
调研团来到沛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与生态修复科工作人员展开交流,探寻安国湖湿地公园的“前世今生”,以安国湖生态修复工程为缩影,了解徐州市走出的工矿塌陷地特色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的成功之路。
图1 调研团向工作人员了解相关信息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调研团实地参观了安国湖湿地公园。分别查看了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三大区域的建设情况,了解了采煤塌陷地摇身一变为湿地公园的全过程。
图2 工作人员带领调研团参观安国湖
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沛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不断通过科技赋能,以“近自然”生态修复的方式积极构建和谐的湿地生态系统,促进生态链的完善和自我循环。同时总结矿区生态环境整治与土地资源保护复垦相结合的矿地融合新经验,推广矿地融合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新理念,最终实现了从采煤塌陷地到湿地公园的华丽转型。
【生态蝶变推动生活美好】
在过去,矿区是“脏乱差”的典型代表,大规模开采煤炭导致地表塌陷、土地原有功能丧失,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近年来,徐州市政府组织力量持续推动采煤塌陷地修复治理工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调研团来到曾经饱受矿区影响的典型村落——西仲山新村,了解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据村支书介绍,西仲山新村位于姚桥矿内,过去因煤炭开采而导致村内大部分土地塌陷,难以进行耕种。同时,由于离矿区较近,空气中含有大量粉尘与有害气体,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了恶劣影响。多年来,居民生活苦不堪言。
图3 村支书向调研团讲述村庄变化
而在进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后,村民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西仲山村民整村搬迁到了离矿区更远的社区,使村民走进配套设施完善的居民区,住上整洁大气的楼房,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通过土方工程、绿化工程等,将原有塌陷地复垦为耕地,再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并引进光伏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让“钱包鼓起来”,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图4 村主任带领调研团参观西仲山新村
图5 调研团成员与村主任合影
【工程推广助力绿色建设】
2023年12月,中国工程院公布超级工程研究结果,徐州市生态修复工程光荣上榜。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工程技术最复杂、综合生态环境效益最优的超大型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实践,该项工程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全国典范。
为了加深公众对生态修复的认知,并推广环保理念,调研团积极走入基层,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科普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并向广大群众讲解高新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让群众更直观地了解到生态修复工程的科学性及其重大意义。
图 6、7、8 调研团向群众科普生态修复工程
【新时代青年助力生态文明实践】
经过数日的深入调研之旅,调研团队深刻感受到,打造绿水青山与强化绿色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键举措。成员们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顺应时代召唤,契合时代需求,坚持生态导向、绿色视角,在实践宣传中弘扬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让更多人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文字:张瑜耘、康楷
图片:周皓月、邓洲涛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