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猕猴桃成熟的季节。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园是一片繁忙的收获景象,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一群师生正在帮助果农采摘并线上销售猕猴桃。
“别看现在这片果园的猕猴桃长势喜人,但它可经历过‘生死轮回’。”种植户王凤生回忆,在果园的建园初期,猕猴桃溃疡病大爆发,果园中近一半猕猴桃树都病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在川农大专家们的建议下搭建了避雨大棚。建棚当年,就有一群川农大学生过来指导管理,积极恢复树势,第三年产量就达到了发病前的水平。”
种植户口中的“川农大学生”,正是川农大都江堰猕猴桃科技小院博士支农助农社会实践服务团。该服务团于2023年在省级优秀科技小院“都江堰猕猴桃科技小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来,首席专家为川农大农学院植物保护专家龚国淑教授,成员包括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扎根生产一线,围绕猕猴桃溃疡病、褐斑病等猕猴桃“疑难杂症”的防控开展科学研究,服务我省特色猕猴桃产业。
据了解,四川是红肉猕猴桃发源地和最大产地,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超75万亩。由于红肉猕猴桃普遍抗病性不强,且随着种植面积的持续发展,猕猴桃溃疡病、褐斑病、软腐病等病害在省内不同产区愈演愈烈,严重制约着四川猕猴桃产量和品质。
“溃疡病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曾给猕猴桃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龚国淑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研究人员所集成的抗病品种利用、避雨栽培及‘两前两后’精准施药技术,已经有效遏制住了溃疡病的发生。”其中,抗病品种利用和避雨栽培技术已在四川各猕猴桃产区应用多年,种植户对技术掌握熟练,防效稳定。而新引进的“两前两后”精准施药技术在四川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农户是否执行到位、防效是否稳定等,都直接关系到种植户们全年的收入。
“猕猴桃支农助农社会实践服务团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平日里,他们主要前往各猕猴桃产区,调查‘两前两后’精准施药技术的应用情况,并通过亲自操作,起到示范作用,打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龚国淑说,现在,越来越多农户采用“两前两后”精准施药技术,他们的猕猴桃长势良好,我相信,今年会再创丰收。
除了新技术的推广,实践服务团还推行针对性的病害防控方案,做到对症下药、一户一策。在今年7月,实践服务团成员、川农大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博士生姚凯凯再次走进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园,与农场园主交流下阶段果园的管理方案,为即将到来的采果季做足充分准备。“这一阶段的用药极为关键,既要满足8月底的采果要求,避免农残,又要确保猕猴桃不发生病害。因此,我们根据对病害的发生情况与趋势,为农户们提供针对性的病害防控方案。”他说。
如今,实践服务团师生们的足迹已遍布我省主要猕猴桃产区。他们在都江堰建立猕猴桃溃疡病千亩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基地1个,开展病害防控田间指导百余次,服务农户逾2000人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川农大农学院成立了包括都江堰猕猴桃科技小院博士支农助农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内的6个科技助农博士服务团。越来越多的博士生利用该平台,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帮扶、政策宣讲和调查研究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和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
图为猕猴桃科技博士科技支农助农服务团田间推广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
图为猕猴桃科技博士科技支农助农服务团义务给农户果园铺设除草生物膜。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