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奋楫笃行。作为豆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工作者,薛晨晨,始终为我国豆类的功能育种,秣兵历马,砥砺前行。
众所周知,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饲料兼用作物,目前,我国的大豆产量不足以支撑庞大的产业链,进口,成为当下中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大豆生产能力,势在必行。
现有的耕地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主粮作物种植,如果要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就需要另辟蹊径。于是,盐碱地成为大豆种植的另一处战场,盐碱地种植大豆,种子是关键,而薛晨晨正是耐盐碱大豆育种之路的探索者之一。
面对中国黄淮海地区耐盐高产大豆优异种质和品种缺乏的关键问题,薛晨晨所在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豆类作物创新团队豆类功能育种和综合利用研究方向,在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耐盐碱高产大豆新品种设计与培育”和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种质资源优异功能基因挖掘及生物育种核心技术攻关”的资助下,收集利用国内外的大豆种质资源,开展耐盐大豆资源发掘;优势构建群体开展耐盐关键基因定位,开发分子标记;建立一套集成“芽期、苗期和全生育期”的大豆耐盐性综合鉴定技术,开发了基于光谱分析的高通量耐盐鉴定与检测技术,创制了一批适合黄淮海地区沿海中度及以上盐碱地大豆耐盐新种质,选育高产耐盐大豆新品种苏黄1号、苏黄2号和苏黄5号等。
其中,“苏黄1号”在盐城试种推广后,成绩喜人。“一般大豆遇到含盐量千分之二以上的盐碱地,产量就受影响减少了。‘苏黄1号’却能够在含盐量千分之三左右的盐碱地上,达到亩产200公斤,高于全国大豆平均亩产值。”这样的结果,初步达到了薛晨晨研究小组的第一阶段预期目标。
现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耐盐碱大豆种植模式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和江苏省现代农业大豆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资助下,薛晨晨研究小组推广的耐盐大豆新品种已经在江苏沿海盐碱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累计种植面积数万亩,有效的提高了地区大豆产能,不仅促进了江苏沿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增加了农民收益,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实处的方针和政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豆类创新团队的薛晨晨,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并以此为目标,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担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豆类作物创新团队豆类功能育种和综合利用研究方向负责人的他,已经先后构建出的具有江苏省特色的大豆、豌豆等应用核心种质库,已广泛用于优异种质创制和基因发掘等研究。针对鲜食大豆食味品质客观化精确化分析技术缺乏这一国内外研究“卡脖子”问题,跨学科融合建立了食味品质数值化分析技术,相比常规人工主观打分方法,新技术呈现了精确化客观化的评判结果,该技术通过江苏省园艺学会成果评价,属于国际首创。
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他,选育出的 “苏新6号”、“苏成4号”等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成果应用涉及江苏省33市县区的62个镇,同时,科技成果推动了响水毛豆、启东四青作物等江苏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受到了省市级和地方政府的认可,提高了江苏省内豆类产业的科技支撑和技术进步。
现在的薛晨晨,已经发表国内外论文期刊58篇;主持国家和省级项目、课题等7项;育成豆类新品种15个,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8项。
成绩留在过去,脚步望向未来。薛晨晨等科研人员,将继续为提高我国大豆产能,潜心笃志,研精覃思,继续执科研之笔,书写中国奋斗者的精彩赞歌。(文/李杰)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