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三线建设决策60周年,赓续红色基因,从三线建设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月2日至7日,四川师范大学“狮行三线·筑梦青马”团队——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学生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四川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立足三线建设代表城市攀枝花的深厚底蕴,深入探寻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密码,开启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守好“主阵地”:回望三线,赓续三线
为赓续三线精神薪火,追寻三线建设足迹,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晓勇及指导老师苏杰、朱领的带领下,团队依次赴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图书馆进行参观考察。
团队成员在参观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中回顾三线建设历史,体悟三线精神。黑白的照片,记录了三线建设者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奋斗身影;展柜中的旧工具和设备,见证了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创造的工业奇迹,孕育出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在攀枝花市图书馆,团队成员细致翻阅三线建设文献资料,并做好信息记录与备份,特别关注了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史料,深入感受三线建设时期各民族建设者们共同团结奋进的时代脉博。
开辟“新思路”:馆校协作,实践育人
为加大对三线建设历史的宣传力度,深化学生对三线建设历史的学习、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团队成员与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馆长莫兴伟、副馆长张鸿春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举办了“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交流座谈会暨授牌仪式”。
杨晓勇书记表达了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建设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愿景,并期望双方能定期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索高校思政课与场馆的深度协同机制。莫兴伟馆长和张鸿春副馆长分享了博物馆的创建历程,并表明愿意与我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成长,打造馆校共赢的崭新局面,共同唱响三线精神的赞歌。
铸牢“民族魂”:籽籽同心,共同花开
为深入探索攀枝花三线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团队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攀枝花仁和区作为调研主阵地,走访了仁和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大田镇人民政府以及仁和镇大河社区,并对仁和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杨平伟、大田镇综治办副主任谢仙兰、大河社区委员会委员刘俐及社区居民进行了深入访谈。
仁和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民族工作的顶层设计、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依托民族活动促进各民族“三交”、探索“枫桥经验”创新“老倌说事”基层治理模式五个方面具体落实民族工作。未来仁和区将以民族文化为基、三线精神为魂,深化民族团结工作,深挖各民族共建三线历史,整理编纂仁和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资料,以三线文化传承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描绘民族融合新画卷。
奏出“最强音”:三线促“三交”,同心话“铸牢”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为追寻三线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团队在参观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过程中,决定以“三线促‘三交’,同心话‘铸牢’”为主题,将博物馆作为主场地,以视频拍摄的形式,录制一场特别的思政课。
视频通过讲述三线建设时期的峥嵘历史,充分展示了各民族之间团结奋进、生死与共的革命深情,弘扬了各民族同胞在三线建设时代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伟大精神。思政课的拍摄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与记录,更是以此为依托,对未来的展望。作为青年学子,应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三线精神继续发扬与传承下去,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奔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局面。
笃行回望,共铸未来。四川师范大学“狮行三线·筑梦青马”团队以追溯三线建设的历史脉络为线,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重温了三线建设的峥嵘岁月、深化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洞察与理解、体验了三线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融,感受到了民族和谐共融的温馨氛围。
展望未来,“狮行三线·筑梦青马”团队将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继续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持续挖掘三线建设的深厚底蕴。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注入新时代活力与创新精神。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