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适应新形势 探索新道路 靠改革创新推动湘江科学城建设

适应新形势 探索新道路 靠改革创新推动湘江科学城建设
2024-10-11 13:44:32 来源:今日热点网

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湘江科学城重大决策,意义十分重大,受到了国内外高度关注,全省各地尤其是长株潭城市群广大干部群众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然而,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一方面,中国进入了创新引领、科技强国的崭新时代,创建湘江科学城顺天时,得地利,聚人和,恰逢其时,机遇难得。另一方面,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中国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形势、新局面远比过去严峻而复杂,新困难、新压力远比过去严重而深刻,新挑战、新压力远比过去严酷而广泛。可以说,建设湘江科学城既是湖南大好事,也是湖南大难事。

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稳中求进,难中取胜呢?笔者认为,唯有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从湖南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应变局、化危机,靠新一轮改革创新探索,闯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科学城建设正确道路,实现湘江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一、扫清思想障碍,把全省思想和行动凝聚到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伟大时代来

全省上下对建设湘江科学城赞成度很高,但也有一些不同声音,如有人认为,建设湘江科学城是长沙、湘潭两地的事情,与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无关;也有人说,湖南启动湘江科学城建设太晚了,比北京、上海、广州、合肥、苏州、武汉等地迟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担心建不成、赶不上;还有人觉得,建设湘江科学城必将进一步做大做强省会长沙,对周边城市优质资源的“虹吸”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其他城市发展。

要进一步厘清认识,统一思想,正确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一是“省”与“城”的关系。创建湘江科学城,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之为,是跟随领袖指引,顺应历史潮流,赶上时代步伐,遵循人民意愿,以高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现代化的正道坦途。科技兴,则湖南兴;科技强,则湖南强。湘江科学城建设,绝不是长沙一“城”或长沙、湘潭两“城”的事情,而是湖南全“省”大家庭共同的事情和神圣职责,大家都应成为湘江科学城的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

创建湘江科学城,是以“城”为突破口、爆被点,由“点”及“面”,串“珠”成“链”,以“城”带“省”,引领全“省”各个地区、行业、部门转型升级,由外延、粗放增长旧模式彻底转变为内涵、集约发展新道路,推动湖南由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向科技强省、智造强省、文化强省迈进,符合全省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普惠全省,普惠人民,创建过程共商共建,创建成果共享共赢,构建湘江科学城命运共同体。

创建湘江科学城,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和旷日持久的持久战,单凭一“城”的单打独斗建不起,仅有几“城”势单力薄奋斗也建不好,需要按照中央建立健全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要求,举全“省”之力,汇全“省”之智,聚全“省”之才,凝聚起14个市州、6700万三湘儿女的共同意志和磅薄力量,打一场联合攻关、携手创新的“长沙大会战”。

二是“虹吸”与“溢出”关系。要认识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和人类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省会长沙对省内其它城市出现“虹吸”效应,这是正常现象,避免不了,阻挡不住。长沙有“虹吸”,也有“溢出”。长沙愈大愈强,“溢出”的东西可能愈多愈快。要敢于承认与长沙的差距,又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迎头赶上,防止“虹吸”无限扩大。注重扬长避短,与长沙实行差异发展,把各自优势发挥出来,潜力挖掘出来,勇于承接、善于承接长沙“溢出”效益,尽最大努力实现“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动态平衡。

三是“先建”与“后上”的关系。与沿海省份和发达城市相比,湖南建设科学城时间比较晚,基础比较差,追赶难度比较大,这是不利因素。有“弊”必有“利”,在一定条件下,“弊”可转化为“利”,“利”也可变成“弊”,关键于事在人为。湖南作为科学城建设“后来者”,既可以学习借鉴“先行者”许多经验或教训,避免走弯路、瞎折腾,又是一张白纸,没有包袱,没有顾虑,更容易跟上新形势、接受新变化、拥抱新科技,而且比“先行区”规划起点更高,建设标准更高,管理水平更高。古今中外,自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各领域,凭“弱”抗“强”、以“少”胜“多”、“后”来居“上”、“弯道”超车、“换道”赛车,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二、摈弃传统开发建设旧模式,坚定不移走高端化、集约化、一体化、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新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各地建了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家对园区建设有着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但建设科学城,湖南还是第一次,人们对这个新事物既不熟悉,也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抄照搬。科学城建设与传统园区建设有一些相似之处,更有着质的区别。传统园区建设,靠圈地卖地筹措建设资金,靠拼政策优惠、放水让利招商引资,靠传统产业、企业、项目聚集成园,靠大干快上、大拆大建加快建设,靠政府行政指挥、包揽一切等,这些陈旧落后的模式、方法、途经,已经完全过时,必须坚快、彻底地加以淘汰、摈弃。湘江科学城建设,应是以科学为核心,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科、产、人、城、金、政”全要素融合配套、完善、协调发展的空间载体,努力探索建立高端化、集约化、一体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新思路、新模式。

高端化:应力避低端路线,尤其在建设初期,要防止搞“政绩工程”,“运动式突击”,降低门槛和标准,搞低水平重复建设,那就失去了科学城建设的意义。湘江科学城在定位上,要朝着湖南研发中心城市、中部地区研发中心城市、国家研发中心城市、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四个目标,依次推进,循序渐进。在作用上,要承担起国家赋予长株潭都市圈的重大使命,把长株潭作为一个城市来打造,充分发挥长株潭高校群密集,世界级、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高度聚集,一批两院士和高端创新人才汇集的优势,充分发挥长株潭三市合力建设湘江科学城的积极性,使湘江科学城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集中体现和先进典型。在功能上,承担着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技术成果转化承载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等重要功能。在城市建设上,要成为“建设高品质城市的精品之作”,将“品质城市”先进理念,贯穿于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高品质、社会文化高品质、生态环境高品质、公共服务高品质和居民生活高品质。

集约化:坦然面对国际环境日益严峻恶化、国内经济下行十分严重、地方政府债务沉重、民间投资信心不足的客观现实,尊重科研投入多、风险大、回报慢等客观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最能发挥湖南优势、形成湖南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对全省支撑和幅射最大的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原始创新上,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打好歼灭战、攻坚战,把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以科学合理的投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效益最大的集约、内涵式增长。一是大科学装置集约化。大科学装置是国之重器、科技利器,具有明确的科学目标,建设时间长、体量大、投资大,产出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而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既是体现一个国家、地区科技实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国家级、世界级高水平科学城必不可少的“硬件”。从战略上,湘江科学城一定实现大科学装置从“无”到“有”,但不能“多”,也不可能“多”,只能是“少而精”。根据国家所需,湖南所能,在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重要科学装置和国家级公共创新平台。二是先进产业体系建设集约化。湘江科学城的产业、企业、项目,既要铺天盖地,更要顶天立地,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多而杂”,耍体现“高大上”、“强而优”、“少而专”、“新而特”。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创新为主线,把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科学城与城市融合创新发展的最大任务。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性未来产业,作为湘江科学城生命线。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是各个国家和区域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最大保障和核心依托。湘江科学城要成为新兴产业聚集区、未来产业策源地,一旦形成将是泼天富贵,爆发出无以估量的商业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中心、产业中心、金融中心。三是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集约化。坚持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之路,通过综合整治旧工业区、清退建设用地、处置闲置土地、拆除违法建筑等措施,盘活土地资源,为科技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配套提供宝贵空间。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建设一片,完善一片;投资一片见效一片。学习借鉴深圳光明科学城的经验,推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允许配套设施集中布局并按照主导功能用途供应土地。建设一批科技创新载体构建起“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中心创新、周边创业”“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等创新创业综合体,架起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双向车道”。

一体化 :要深化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率先实现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生态同建、创新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服务同享的“十同”一体化目标。要按照“一张图”要求,制定湘江科学城总体规划,防止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省级层面在完成湘江科学城概念规划以后,应牵头尽快制定总体规划祥规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子规。长沙、湘潭、株州三地规划要与总规对接对标,衔接一致,做到“市规”符合“省规”,“小规”服从“大规”。要按照“一座城”要求,统筹推进重大建设项目,防止一哄而上、大拆大建。针对短板弱项和关键领域,重点建设“一厅一道一园一廊四张网”。“一厅”即湖湘绿厅,在长株潭三市的交界处,规划建设标志性构筑物。“一道”即生态绿道,以长株潭三界碑为原点建设环形绿道,将长株潭绿心地区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一园”是绿心国家植物园,在规划建设的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内,创建长株潭绿心国家植物园。“一廊”是湘江科教走廊,沿湘江两岸融城地带,集聚一批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等。“四张网”为地上交通网、地下排水网、云上算力网、社会民生网。要按照“一体化”要求,共建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规划馆、科技馆、美术馆、体育馆、文化馆、中小学等设施,能共用的要共用,能更新的不要重建,能合办的不要另建。要加快生活服务同城,在交通、养老、就学、户藉、社区等方面,逐步推进同城同享。加快公共服务同城,推进电子证照共享互认、跨域通办,推动社会保障统一登记,信息互通,异地办理。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实现“同城待遇”。加快政务服务同城,推进三市通办。

市场化:要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推动政府由“主导”向“引导”转变。由于科学城基础设施的公共属性,且投资巨大,投资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民营资本一般不愿投,不敢投。因此,政府的态度、决心、投入很重要,甚至是关键。政府是科学城的创建者、引导者、推动者,担负着规划、监管、服务的重要职责,任重道远,责无旁贷。但毕竞政府作用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最终还是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要根据“四个面向”方针,决定科学城“建什么”“怎么建”,不能搞长官意志,行政指挥、一言堂、朝令夕改。政府投资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刻汲取政府投资冲动、包揽一切,造成债台高筑、入不敷出的惨痛教训,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投入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推动湘江科学城建设。要尊重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力军和高校生力军作用。必须十分明确,政府既不是市场主体,也不是科技创新主体。要改变过去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唱主角”、“挑大梁”、甚至搞垄断经营、一家独大的作法,放手放权放胆,构建政府、国企、私企、外企、混合所有制、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参与、共同投资,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以企业为主力军,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生力军,全社会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命运共同体。

法制化:研究制定支持湘江科学城建设发展专项政策、法规体系。在省级层面研究制定《推动湘江科学城湘潭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形成支持湘江科学城的政策体系。在时机成熬时,建议省人大开展立法调查研究,制定“促进湘江科学城建设条例”,把科学城建设上升到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国际化: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坚持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积极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新举措。一是引进诺贝尔奖获得奖等顶尖水平的科学家。全球顶级实验技术科学家、全球顶级战略性科学家、双聘终身岗位科学家、全球顶级行业科学家及其团队,可以起到以一当无数的神奇效应。二是建立国际性的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外籍科学家领衔或参与重大科技计划,为科学家量身定做工作岗位。提供长周期稳定支持,给予其充分自主权,可考虑试点基础研究经费包干制。三是允许外籍科学家担任新型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四是建立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

三、破除行政壁垒、利益羁绊,探索建立跨界高质量发展新体制新机制

湘江科学城规划范围153.65平方公里,其中长沙市95.3平方公里,湘潭市58.35平方公里,跨越长沙、湘潭两市;两市内部又跨越了多地,长沙包括湘江新区、岳麓区、长沙高新区;湘潭市涵盖了经开区、综保区、雨湖高新区;长沙、湘潭每个区内,还有产业园、科创国、大学城、汽车城,等等。每个单元,覆盖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组织运行系统,在不同空间、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内相对独立存在,并享有不同的权利和利益。

实现湘江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上述各种“边界”,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接照“系统集成、高效协同”原则,重点解决行政分割、条块冲突、画地为牢、政出多门、部门主义等割裂化、碎片化难题,努力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中国式现代化跨界发展治理的新型模式。

建立省统筹、市为主的领导协调机制。省级层面,湘江科学城建设由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由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成立领导小组,接照中央部署,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抓,确定一名省级领导专职抓,重点研究解决好重大事项决策、重大平台推进、创新要素供给、创新资源分配等机制问题。成立省级湘江科学城工作专班,定期调度研究湘江科学城工作。市级层面,分别成立长潭株三市湘江科学城片区建设指挥部,书记为政委,市长任指挥长,一名副市长任常务副指挥长,有关部门和市县区一把手全部进入指挥部成员。

积极稳妥推进跨界重组政府机构。2022年6月,湖南省推进湘江新区管理体制改革,组建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委托长沙市委、市政府管理,岳麓区委、区政府与湘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实行区政合一的运行方式。通过湘江新区组织架构整体重塑和功能再造,原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岳麓区56个职能部门精简整合为20个部(局),初步形成了扁平化、大部制运行机制,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参照长沙作法,湘潭经开区、雨湖区、综合区“三区合一”,按照"区政合一"模式运行,实现产城融合全面推进、资源配置全域共享、经济社会一体发展,赋予其全部市级权限。在时机成孰、条件具备时,建议中央和省里在更大范围内,跨界重组政府机构。

探索“小政府、强公司、大市场、大社会”的运营模式。防止“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机构编制臃肿,社会事务负担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陈规陋习在湘江科学城重现。要剥离社会职能,强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功能,聚焦发展产业。要设立职权赋予准入制度,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禁止市、县级政府及其部门将自身职责交由湖江科学城承担,避免科学城不堪重负。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管理模式,科学城管理机构可以委托自行组建或者公开选聘运营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开发、风险投资等业务。打破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垄断经营,面向国内外公开、公平、公正招标、广泛发动国际跨国公司、集团、央企、国企、民营企业、社会机构参与竞争,择优选择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公司运营,既可择优聘任一家公司统一运营,也可分区域、分项目竞争择优,由多个公司分散运营。

大力倡导跨界合作共建园区。包括部省共建园区、厅市共建园区、县市共建园区、飞地共建园区、跨国共建园区等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支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万众一心,拧成一股绳,汇集成关心、参与、支持湘江科学城的磅薄力量。(王龙林)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个保法颁布一周年:个性化广告发展需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

2022-11-14 11:53:20个保法颁布一周年:个性化广告发展需平衡隐私保护与用户体验

2022年全球折叠手机总销量将首度超过千万部大关

2022-02-09 11:40:212022年全球折叠手机总销量将首度超过千万部大关

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炉:vivo占比排名第三

2022-02-08 11:19:13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炉:vivo占比排名第三

平板电脑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2022-02-07 16:52:08平板电脑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位居第一

2022-01-27 13:33:342021年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位居第一

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达3.4亿部 同比增长8%

2022-01-26 14:57:26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机销量达3.4亿部 同比增长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