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应运而生,致力于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与服务环境,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然而,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诸多困境与挑战逐渐浮出水面。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之困
(一)重硬轻软,外强中干。为加快“一站式” 学生社区建设,高校大量投入资金、人员等资源,建设完善活动中心、实践基地、图书室、宣传阵地等硬件设施,但却缺少相应配套的信息技术支持。学生想要使用社区设施或寻求帮助时,往往需要通过繁琐的线下流程,无法体验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以致于学生参与度低、认同感差、获得感少。如若学生社区长期与学生之间缺少触点,则很有可能出现学校投入数百万元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却因信息技术支持不足使得学生使用率不高,产生收效甚微的局面。
(二)网格化管理不足,缺乏弹性。传统的学生服务管理模式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难以适应服务扩展的需求,业务整合困难,各个部门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学生在办理事务时需要奔波于多个部门之间,极大地影响了师生的使用体验。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的 MIS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与业务关系的网格化管理程度不够,无法灵活地适应学生服务与社区服务的扩展,“一站式”根本内涵难以体现,从而出现多头管理维护,亦或是各部门间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情况,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三)育人力量下沉不够,合力不足。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面对学生社区庞大的学生数量和复杂的构成情况,仅凭辅导员这支育人力量显得十分薄弱,难以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细致入微的关注和指导。并且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由于高校后勤管理保障人员受到本职工作和自身素质的限制,可能只是关注宿舍卫生及安全问题,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教育。后勤管理保障人员育人意识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育人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聚力”提质,多措并举“建社区”
(一)力量下沉,走进学生。近年来,以“三走进”为下沉模式,将学校领导、思政教育等力量下沉到学生社区,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一是上级领导走进学生,校领导、各职能处室党政负责人应各角度全方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学习生活。通过定期开展“我为学校建言献策”、“今天食堂见”等活动,走进学生餐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需求,听取意见并答疑解惑。二是辅导员等学工前线教师走进学生。落实走访寝室制度,形成“学习问题及时指导、心理问题及时疏通、人际关系问题及时处理”的“问题预警+回应反馈”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格局,全面优化学生社区育人环境。三是党员同志走进学生,实行“一对一”结对制度,落实“三个一”暖心举措,即联系一次学生家长、处理一个实际问题、举行一次谈心活动,以行动换真心,让学生真切感受党的温暖,不断激发健康成长的内生动力。
(二)技术赋能,便利学生。结合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加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信息化建设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支持的投入力度,搭建功能强大的线上服务平台。借助开发APP功能,学生通过手机即可完成请假申请、宿舍报修、活动报名等业务,快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并实时反馈。据数据显示,部分高校在引入线上服务平台后,学生事务办理效率提升了80%,学生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极力整合学校现有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为学生提供全周期、全领域的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将学生学习成绩、奖惩记录、社团活动参与情况等信息整合到一个系统中,方便学校和学生随时查询和管理。
(三)依托活动,贴近学生。学校可以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如安徽某高校结合季节特色和传统文化技艺开展“花漾夏天,美好相约”主题特色实践活动,包括漆扇制作、扎染、手绘风筝等六部分,吸引数百名在校生积极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也有江苏某高校把实践和育人相融合,组织建设葫芦园、葡萄园、玫瑰园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传统文化,体悟劳动精神。
三、“合力”增效,网格重塑“管社区”
(一)优化网格划分,明确分工职责。“网格化管理”模式多用于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之中,有助于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故此,将其引用在学生社区中,合理划分网格,以期达到同等效果。首先,以楼栋为单位划分大网格,以楼层为单位划分中网格,以宿舍为单位划分小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人负责。通过分区域、分版块的管理格局,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机制。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安装智能化安全监控设备、实行门禁管理等,实现了对社区的全方位监控,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其次,构建层层落实的工作责任制是强化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明确各层级网格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有人落实。网格人员要负责收集学生信息与合理诉求,及时处理学生实际问题和困难,开展安全教育和文化活动等;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建立健全网格人员考核机制,推广实施网格人员“三看”考核法,着重考察其在实际处理问题数量、回应反馈速度、事后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工作指标,严格要求网格人员积极履行职责。
最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过程中要兼顾书院制模式,实现业务场景的灵活切换。书院制模式注重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在学生社区中设置不同主题,各种特色的书院,如学术书院、艺术书院、体育书院等,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管理上,可以根据不同书院的特点,灵活调整业务场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扩大网格宣传,提高使用意愿。加强对网格化管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师生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减少事务繁琐性。同时,要优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操作界面,提高操作便捷性,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久而久之,网格化优势逐渐凸显,进一步吸纳学生加入,组建学生志愿者队伍,协助网格管理人员开展工作。鼓励学生志愿者参与环境卫生清理、安全巡逻、文化活动组织等工作,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
四“协力”破壁,育人融合“兴社区”
一是打破辅导员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的育人壁垒,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通过定期召开育人工作研讨会,让辅导员和管理人员面对面共同探讨学生管理和教育中的问题,分享经验和做法,扬长避短。由学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辅导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平台可以设置学生信息查询、问题反馈、工作交流等功能模块,避免信息不对称,方便辅导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二是打破学校后勤管理保障人员在日常本职工作与学生教育间的壁垒。学校后勤管理保障人员因未从教学角度直接教育学生,所以很容易在与人过程中被边缘化,但他们却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上的直接保障,更易关注到学生们的实际困难。因此,要加强对学校后勤管理保障人员的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讲座,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发挥育人作用。三是打破学校内部管理与外部资源合作的壁垒。进一步拓展学生社区的功能和服务领域,加强与企业、社区等外部资源的合作,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学生社区建设,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数据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实现精准育人。(唐侨)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