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农村孩子教育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农村孩子成就动机不足的现象成为焦点话题。据专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孩子生活水平提高,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过去,农村孩子因繁重农活和艰苦生活条件,一心想改变命运,从而拥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刻苦学习。然而如今,他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安逸的生活使得不少孩子安于现状,这种自然而生的成就动机逐渐消失,刻苦努力的精神也大打折扣。而且,当前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也出现了偏差,部分家庭对孩子娇惯、纵容、无底线迁就或只看重考试成绩,导致孩子任性放纵或养成在家长面前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
面对这一现状,教育界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美国心理学家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受到重视。该理论将结果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因素。不同的归因会引发不同心理变化和成就行为。教育工作者们意识到,要通过大量外部干涉,引导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让他们明白坚持努力可提高成功几率,从而增强成就动机。
劳动教育也被视为提升农村孩子成就动机的关键环节。当前教育中孩子缺乏生活体验,容易满足,毫无奋斗精神。而让孩子参与劳动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艰苦劳动环境中体会收获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可以带孩子体验城市优越生活,感受城乡差距,进而产生奋斗动力。例如,可以在假期为孩子安排一些苦累活或打工机会,让他们感受生活与谋生的艰难,体会父母养育的不易,激发个人成就动机。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编排演绎父母艰辛劳动养家的话剧、小品,触动更多学生。对于经常犯错或难以接受传统教育的孩子,学校可和家长协商,让孩子边劳动边学习,甚至休学体验打工艰辛,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和性格决定命运的含义。劳动教育是农村家庭教育的灵魂,良好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石,劳动还能培养孩子精研专一的品格。农村教育应重视劳动实践,加强家校深度合作。
同时,致良知在提高农村孩子成就动机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教育存在只注重知识灌输,未让孩子存养良知、缺乏礼的引导的问题,导致孩子出现身份角色概念混乱、善恶不分、意念真假错对等情况,即良知被蒙蔽。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多方面努力。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做到良知示范和引导,利用正心课,通过生动事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孩子端正思想、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三观。此外,要尊崇践行礼的引导,弘扬真善美,唤醒良知,清除不当私欲,树立良好道德观念。同时,鼓励孩子克制自己的不当私欲,改掉缺点毛病,格正自己的心,比如学习鲁迅克己除弊的精神。致良知需要长期坚持,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成就动机问题的良方。
此外,环境对孩子成就动机的培养至关重要。家庭环境是孩子成就动机萌生的源头,学校教育环境是提高的加油站,社会环境是提升的助燃剂。教育工作者们深知,要营造美丽且富有内涵的校园自然环境实现以境润人;营造健康活泼、阳光明媚的校园氛围环境实现以心育人;营造因材施教、接地气的课程环境实现课程育人;营造礼让谦恭、奋发向上的德育环境实现以德育人;营造底蕴厚重、余韵悠长的文化环境实现以文化人。
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一些心理学效应的应用值得关注。通过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给予积极心理暗示;合理应用超限效应避免过度刺激引起孩子的反感;运用德西效应适度奖励巩固内部动机;应用南风效应优化管理办法;利用木桶效应让孩子补足短板;应用霍森效应引导孩子自我激励;应用增减效应提高和孩子沟通效果;应用蝴蝶效应构建良好学习氛围;应用贴标签效应激励孩子正向发展;应用登门槛效应让孩子循序渐进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成就动机问题是长期课题,古今中外许多理论家、教育家都有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将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努力寻找最适合农村孩子发展的教育之路,助力他们健康积极成长。(供稿:周至县第三中学 何国柱)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