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两区两地”战略目标定位,聚焦构建“两擎牵引,五极迸发”高质量发展格局,抢抓武威进入“高铁时代”机遇,加快建设“全域+全业+全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旅游目的地。
多向发力夯基础,产业发展稳步提质
用好文化旅游产业链协调机制,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推进大会,印发《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旅游目的地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景区、酒店联盟,汉唐天马城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研学旅行基地、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谋划实施重点文旅项目25个,总投资34.27亿元。凉州十七巷全面开街,民勤县通航乐园、阿尼嘎卓帐篷城等项目投入运营,古浪县“两馆一院”建成投用,吐谷浑王族墓葬区保护利用项目有序推进。
发挥产业链图谱“导航”作用,精准制定招商计划,开展“江浙行”“闽粤行”文旅招商活动,借助“津陇共振兴”东西部文旅合作交流会、敦煌文博会等平台优势,大力推介文旅项目。目前全市文旅产业链已签约项目36个,到位资金17.03亿元。
培育市场强服务,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深挖本地文旅消费潜力,加快A级景区、星级饭店、研学旅行基地创建,推进重离子中心康养小镇、古浪“上城老街”等康养旅游示范区建设;延长博物馆夜间开放时间,研发推出凉州词魔方、文创精油皂等文创商品30大类500多种,产品业态布局持续焕新。
持续强化市场正向引导,指导各景区落实“高铁游客优惠游”等优惠旅游政策,实施消费减免、票价优惠、积分兑换等惠民措施,累计发放景区门票、优惠券4万余张价值近500万元。
深耕文化扬优势,文旅融合活力迸发
强化公共文体服务,建成城市书房3个,实施国球进社区、进公园项目75个,开展文化惠民活动600余场次,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78项、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民勤新陶村沙井文化民俗旅游景区“四季村晚”入选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强化精品文艺创作,创排《西凉乐舞》《凉州词》等精品节目,研磨提升《天马行》《大漠深处有人家》,复排演出《洪湖赤卫队》《江姐》等红色经典歌剧,并实现在A级景区及剧院常态化演出,群众文艺作品《齐鲁风情》《民族团结一家亲》分获全省第七届群星艺术大赛音乐类二等奖、曲艺类三等奖。
坚持非遗保护传承与开放利用共存,开发推出非遗研学旅行线路7条,推动非遗作品、节目创作创新,凉州贤孝《当代愚公“六老汉”》荣获文学奖提名进入牡丹奖终评,地域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巩固成效重利用,文化遗产守正创新
持续推进文保项目建设,争取上级文保资金4756万元,加快推进乌鞘岭长城保护修缮等10个项目,稳步开展天梯山石窟壁画塑像保护展示等3个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开展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长城保护检察监督“回头看”等文物保护专项行动,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严格项目审查工作的通知》,高标准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群防群治文物安全新格局。
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推动文博场馆达标创建,凉州会盟纪念馆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市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策划推出“武威民间收藏西夏钱币展”等临时展览15个;深入实施“陇原记忆”征藏工程,武威汉简在央视《简牍探中国》栏目专题播出,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多维宣传扩影响,品牌效应持续彰显
持续扩大对外“朋友圈”,借助天水麻辣烫热度开展惠民宣传推介活动,先后在天津、南京等地和省内部分各大高校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活动;配合开展“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系列活动,展示武威城市形象。
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高水准举办月出凉州·武威诗会、第三届甘新蒙青“四省十二城”联盟、2024甘肃研学旅行大会等活动,重大文旅节会活动外溢效应不断释放。
全面拓宽推介“新视野”,加强与新华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及“甘肃文旅推介官”等网红达人合作,培育大流量社会网络达人,策划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拍摄制作,持续擦亮叫响“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旅品牌。
2024年的文旅故事,如同秋日里丰收的果实,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每一颗都是文旅人辛勤耕耘的见证。
2025年,武威文旅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全域化发展、全链条打造、全业态融合、全体系跃升、爆发式增长,让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成为更多人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