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耀眼明珠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爱好者投身传承。在舟山,嵊泗海洋剪纸更是凭借着鲜明的海洋特色,散发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光芒。浙江海洋大学船舶与海运学院“海遗星融”实践团怀揣着对舟山非遗的满腔热忱,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海洋剪纸传承之旅。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中有两位成员来自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剪纸协会的社长团,凭借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实践团为海洋剪纸的传承与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团的非遗传承之旅,从海洋剪纸活动室和社区室的小范围试点活动开始。活动现场,两位熟悉剪纸艺术的核心成员担任主讲,其余成员紧密配合,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成员们不仅细致入微地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还亲自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剪刀、刻刀等工具,以及如何剪出几种基础图案。在实践团的耐心指导下,参与者们怀着好奇与期待,纷纷拿起剪刀,从最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开始,一点点探索剪纸艺术的奥秘。
“剪纸需要十足的耐心和细心,每一步都容不得马虎。”成员们在演示时反复强调,这不仅是对剪纸技艺的尊重,更是对非遗传承的坚守。在他们的引导下,许多初次接触剪纸的同学也成功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虽然略显稚嫩,却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提问,积极与成员们交流技巧,分享创作的喜悦。一位同学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说道:“我以前只在过年时见过剪纸,没想到自己也能亲手剪出这么好看的图案。这次活动让我对剪纸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以后一定会继续深入学习舟山当地的这一非遗项目。”
图为社区室活动结束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陈玲慧 供图
小范围试点活动的成功,让实践团意识到海洋剪纸的魅力和潜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实践团积极招募青年学生群体参与体验活动。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和视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多幅极具舟山特色的海洋剪纸作品,从古老的传统图案到现代的创新设计,一幅幅作品仿佛讲述着海洋的故事。成员们详细讲述了海洋剪纸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最初渔民们在劳作之余的简单创作,到如今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人的努力。这生动的讲解,让大家对这一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激发了浓厚的兴趣。
在实践环节,成员们将复杂的剪纸步骤拆解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小环节,用清晰的语言和耐心的示范,将折纸、裁剪、镂空等技巧一一呈现。为了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节奏,实践团成员们穿梭在人群中,一对一地指导,及时解答疑问、纠正错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剪纸作品逐渐诞生。有的同学剪出了灵动的鱼虾,仿佛能看到它们在海洋中嬉戏;有的同学则创作出了乘风破浪的船只,展现出渔民们的勇敢与坚毅。这些作品不仅是剪纸艺术的体现,更是同学们对海洋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导剪纸活动参与者剪纸。陈玲慧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导剪纸活动参与者剪纸。陈玲慧 供图
除了面向学生群体,实践团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他们走进舟山市麦乐社工服务中心,将海洋剪纸的技艺传授给当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实践团成员们精心准备了宣讲内容,从海洋剪纸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到具体的技巧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接受能力,他们在讲解时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方式,结合海洋故事和民间传说,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剪纸背后的文化意义。
在舟山市麦乐社工服务中心,实践团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特色剪纸活动。成员们先通过播放动画短片和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成功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随后,便开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教授剪纸的基本技巧。比如,将折叠纸张比作折纸飞机,将裁剪线条比作小鱼游来游去,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创作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一边手把手地指导,一边引导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思考如何表现海洋生物的特点。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社区小朋友们了解海洋剪纸。陈玲慧 供图
参与活动的同学和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海洋剪纸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深刻领略到这一非遗项目的深厚底蕴。“海遗星融”实践团成员坚定地表示,未来将继续在非遗的传承与发扬道路上前行。他们计划与更多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合作,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海洋剪纸与现代艺术、教育相结合,推动海洋剪纸等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让这颗海洋文化中的璀璨明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通讯员 陈玲慧 徐阳 兰忻颖)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