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到一个时间,总会有一些“倒彩”,踩着过来人的身份,宣判“xx后是垮掉的一代”。但实际上,每每有危机的时刻,那所谓“垮掉的一代”却是“前线”支援最勇敢、无畏的一代。其实,薪火相传,这一词,一直不断在各领域上演。
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阵地上,一代又一代青年科研人员在默默耕耘,他们肩负着破解人类疾病难题、推动科技进步的重任。孙俊楠,作为90后中的一员,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细胞治疗领域的潜心研究,展现出新一代年轻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与勇敢探索,为了更好的学习进入北京301进修,为后续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迷茫中探索
见到孙俊楠时,他正在实验室的细胞培养间忙碌,身着洁净工作服,神情专注,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正在检查细胞的扩瓶传代情况,确保每一个细胞都健康成长,精准地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孙俊楠告诉记者,自己的细胞培养间已经达到制药的GMP级别,无菌程度远远高于手术室的环境。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科研成果能够在最高标准下进行。
“传统的药物和治疗方式有很多局限性,我们现在研究的是通过细胞治疗技术,从根源上找到一条路径。”孙俊楠话语中透着一种对科研的信念和坚持。这句话,正是他十年来不断追求的方向——通过细胞治疗技术改变生命健康,解决许多人类面临的疾病困境。
从本科时期开始,孙俊楠便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他正在学习临床医学,但他知道,生命的奥秘远不止于此。“细胞学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只有理解了细胞,才能理解生命的本质。”孙俊楠说道。为了追求这份对生命本质的渴望,他决定转向细胞生物学,进入更深入的科研领域。
克服负面结果,才是科研的常态
科研的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在实验室中,孙俊楠常常面对的是“负面结果”,那些与预期不符的实验结果,往往让科研人员陷入迷茫和困境。对此,孙俊楠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坦言:“生命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我们常常要面对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的情况。所谓负面结果,其实也是科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对于科研中的负面结果,孙俊楠有着理性而成熟的心态。他分享道:“刚开始进入科研领域时,我也曾因此沮丧过,觉得实验结果的不如意意味着自己做错了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明白,这只是常态。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成功,关键是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细化问题,逐个击破。”
这番话,不仅展现了孙俊楠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也反映出新一代青年科研人员那份理性、冷静的科学精神。在他看来,科研的核心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寻正确的答案,“就像走迷宫一样,碰到死胡同,就换个方向,直到找到出口。”
提出好的研究问题,才是成功的开始
除了面对实验失败,孙俊楠还深知,真正的科研挑战往往来自于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对于临床医学研究,孙俊楠感触颇深:“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研究问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而研究方向则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质量和意义。”
孙俊楠谈到,自己从事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正是源于对细胞学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奥秘的追求。他曾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生物治疗科工作过,当时医院正在准备进行临床方面的研究。这是他期望已久的机会,也是他实现科研理想的平台。
他感叹道:“在医院这个平台上,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前辈,陈子江院士、Richard Legro教授的指导和鼓励,让我受益匪浅。研究的过程有时孤独,但正是这些前辈的支持和指导,让我坚定了前进的信念。”
青年科研人员的精神风貌
孙俊楠的科研之路,充满了坚持、挑战与探索的精神。他坚信,生命科学的突破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理念的更新。他希望,能够通过细胞治疗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与孙俊楠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90后、00后这一代年轻科研人员,正以自己的方式承担起社会乃至生命科学发展的重担。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科研精神与责任感,是这一代人对未来的承诺与担当。
作为青年科研人员,孙俊楠不仅在实验室中不断努力,还在科研圈内积极交流,扩大视野,寻找跨学科的合作机会。“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研究,还要从其他领域汲取灵感,碰撞出新的火花。”他说道。
孙俊楠的故事,无疑是对“垮掉的一代”标签的有力反击。新一代的年轻人,正用他们的智慧、勇气与创新,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推动着生命科学领域的前行。正如孙俊楠所说:“在迷茫中探索,最终我们会找到那条属于我们的路。”
这条路,或许就是未来生命科学的光明之路。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