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向阳逐光 砥砺致远”实践团来到江苏徐州、镇江、无锡等地,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调查名人事迹,学习名人精神品质,深度洞悉“苏”文化的多元内涵,切实体会名人精神力量。
智略书青史,柔情映汉编
实践团来到徐州刘邦故里和宿迁市虞姬墓,通过“古书研读+资料收集+影片观摩+课题研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这两位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进行深入了解。
刘邦,一个以“智囊”著称的帝王。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谋略,在楚汉争霸中屡次取得胜利。他的智谋不仅仅体现在战争策略上,更在于对人心的洞察与掌握。他的决策与计谋,无不展现出一种深邃而高远的智慧。
虞姬,一个柔情似水的女子,她与项羽并肩作战,以舞传情、以歌寄意,她的柔情与忠诚成为了项羽心中最温暖的慰藉。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虞姬的形象常被用于展现爱情的坚贞与历史的沧桑。在戏曲表演方面,“霸王别姬”是京剧、越剧等多种戏曲的经典曲目,虞姬的形象通过舞台表演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经典片段,不断被传承和演绎。
经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领会了智谋与柔情的底层逻辑。与此同时,也深刻理解要推陈出新,让“苏”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华文化的宏大叙事,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春风化雨中润泽人们的心灵。
实践团成员线下组织影像观看与讨论研究
墨染苏华韵,理通天地心
实践团前往江苏镇江等地,探访沈括与徐悲鸿的故居,探寻“苏”文化中的科学与艺术的兴盛。
沈括,这位北宋时期的卓越全才,以其敏锐的科学洞察与深邃的智慧,在科学的广袤天地里纵横捭阖。他的《梦溪笔谈》,恰似一部科学的宏伟史诗,让后人得以在其智慧的光芒下探索自然奥秘,于科学的世界中感受宇宙的奇妙秩序。沈括严谨的科研精神深深打动了实践团成员,大家围绕《梦溪笔谈》,研究梦溪园中沈括的科学发明,结合园内陈列的文献资料,尝试按照古籍记载进行复原实验,用心感受沈括严谨的科学态度。
徐悲鸿,这位中国现代美术的杰出先驱,以画笔为剑,在绘画的艺术天地里披荆斩棘。在参观徐悲鸿画作专题展览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领略到其作品的独特魅力。他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笔墨绘画相融合,以灵动的线条、绚烂的色彩,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作。他笔下的骏马,奔腾嘶鸣,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激情,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与奋进的意志。
经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科学与艺术的魅力与力量。它不仅丰富了大众的精神世界,更激发了大家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和对美的追求。
科技巨擘梦,殷殷家国情
实践团前往江苏无锡,开展周培源故居探访实践活动,于故居的一砖一瓦、一纸一墨间感受科学精神的熠熠光辉。
踏入周培源先生的故居,详实的史料陈列、泛黄的照片、先生用过的旧物,生动勾勒出他从求学到投身科研、为国家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的人生轨迹。抗日战争时期,科研条件极度匮乏,先生在简陋的实验室中执着钻研流体力学,为我国军工发展奠定理论基石,其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令人动容;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肩负重任,投身教育改革,广纳贤才、亲授知识,助力一代又一代学子逐梦科学,展现出心系家国、无私奉献的崇高风范。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交流心得,纷纷感慨于先生在动荡岁月中坚守学术初心,视科学救国、教育兴邦为己任的伟大情怀,意识到当下安稳的学习环境弥足珍贵,更当奋发图强。
“献身科学、教育英才;功在国家,造福将来;寿齐嵩岱,德被春荄;祝嘏欢呼,漪欤盛哉。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是实践团同学对周培源先生伟大科研精神的生动概括。培得桢干质,叶茂不忘源,周培源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品德,必将激励着实践团的同学们继续坚定追寻自己的理想,鼓舞着更多怀揣科学报国梦的科技人才在“新百年”征程中步履弥坚、砥砺前行。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开拓了视野,获益匪浅。成员们从各位名人身上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对于在实践中将个人梦想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紧密结合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王雪 蔡雨欣 谢雯 杨子航)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