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四川天府新区刘家坝村的千亩稻田里,两台联合收割机轰鸣作响,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切割、脱粒、装车等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几位村民忙着将装满稻谷的编织袋扎口后搬上运输车,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刘家坝村水稻收割的最后阶段,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协调了两台联合收割机和三辆运输车,帮助种植户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01 抢收战,与时间赛跑
刘家坝村的稻田里,金色的稻穗颗粒饱满,秋风过处,稻浪翻滚,稻香扑鼻。然而这片丰收美景背后,却藏着种植户的焦虑。
“我有接近20亩的水稻,如果再不收的话,全部会掉到田里,特别可惜。”刘家坝村种植户黄大姐表示,前段时间她一直在为水稻收割发愁。
像黄大姐这样的情况在刘家坝村不是个例。水稻成熟后,最佳收获期很短,如不及时收割,会造成穗粒脱落、发芽霉变等损失。
水稻适宜收获期是当田块中绝大部分稻穗变黄,一般粳稻95%以上籽粒转黄,籼稻90%以上籽粒转黄时。此时收获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产量和品质。
02 社会化服务,协调机械化抢收
得知刘家坝村种植户的收割需求后,天府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迅速行动起来。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及街道,协调村集体合作社,调动收割机械及人员力量,统一调度。
这种快速反应能力得益于天府新区创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该体系采用“区级服务中心+街道服务站+村服务点+联络员”四级模式,能够快速整合和高效利用乡村要素信息。
2023年,天府新区管委会选送的《坚持“三聚焦” 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案例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03 减损收割,科技赋能农业
此次刘家坝村水稻收割作业,采用了先进的减损收割技术。服务中心推荐种植户使用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这种机型特别适合天府新区的地块条件。
机手们根据培训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通过调整机具作业速度和幅宽实时控制喂入量,确保机具在额定负荷下工作;注意幅宽衔接,防止相邻作业带之间出现漏收。
“减损就是增收”,收获是粮食从田间到仓储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作物的最终产量。按照技术规范,采用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时,损失率应控制在≤2.8%,含杂率≤2.0%,破碎率≤1.5%。
截至当天下午四点多,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刘家坝村约20亩左右的稻田采收工作全部完成。
种植户们看着金黄的稻粒源源不断地从收割机卸粮口喷涌而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雷波表示:“我们通过中心平台快速响应农户需求,协调农机服务力量开展社会化服务,确保秋收工作有序进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