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两会定调:政策红利释放,非开挖修复站上风口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城市更新”与“双碳目标”成为核心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明确提出,将“推进地下管网智能化改造,加快老旧管网绿色化更新”,并首次将非开挖修复技术纳入市政工程优先推荐名录,要求2025年完成30%以上老旧管网非开挖改造目标。这一政策导向直接推动市政排水管网修复市场进入爆发期,仅重庆市2025年便计划改造排水管网250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吨/天。全国人大代表王润梅在两会期间强调:“管网改造需结合绿色低碳技术,非开挖修复是守护城市‘生命线’的核心方案。”
住建部公布数据显示,自2019年城市更新行动启动以来,全国已累计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惠及1.2亿群众。未来三年,非开挖修复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
开挖修复VS非开挖修复:技术革新驱动效率革命
传统开挖修复需大规模地面挖掘,破坏路面、阻塞交通,且成本高昂、周期长,对居民生活和环境影响显著。以省会城市主干道修复为例,开挖修复需封闭道路2个月,日均影响交通流量超5万辆,扬尘污染指数上升30%。
相比之下,非开挖修复技术凭借三大优势成为行业主流:
1.零开挖施工:仅需市政检查井作为作业面,避免地面破坏,减少90%的土方量;
2. 高效低碳: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技术单日修复工作量可达200米以上,工期缩短70%,能耗降低60%,且无VOCs排放;
3. 长效耐用:采用新型环氧乙烯基树脂材料,交联密度达95%以上,耐40%硫酸腐蚀质量损失仅2.3%,寿命长达50年,耐腐蚀性能远超传统材料。
以紫外光原位固化(UV-CIPP)修复技术为例,其通过拉入浸渍树脂的软管,紫外光照射固化形成高强度内衬,适用于管径DN200-DN2000;新型环氧乙烯基光敏树脂体系尤其适合化工园区(pH低至1.5)和沿海高盐环境(氯离子浓度35,000mg/L)。
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技术:破解修复痛点的“国之重器”
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技术凭借智能、环保、高效三大特性,成为市政管网修复的标杆解决方案:
智能适配:结合CCTV检测机器人精准定位腐蚀点,实现“靶向修复”,修复后管道流量损失小于5%;
绿色认证:通过GB/T 38597-2020等6项国际标准,碳排放较传统工艺减少45%;
经济性突出:相较于传统开挖修复项目,平均综合成本降低40%。
住建部《“十四五”城市管网建设规划》明确要求,2025年前重点推广非开挖技术,推动城市管网“智慧化、绿色化”升级。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技术因其技术成熟度和政策适配性,已成为多地市政工程的首选方案。
开普瑞环保科技:非开挖修复领域的领军者
作为市政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领域的领军企业,开普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始终秉持“技术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致力于为城市更新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成功参与全国多地重点工程,涵盖雨污分流、老旧管网改造等领域,累计修复总里程超700公里。
根据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地下管网修复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2023年度中国地下管网修复总里程7413.6公里,其中开挖修复工程量为6791.0公里,非开挖修复工程量622.6公里。开普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向市场供应紫外光固化内衬软管161.5公里,市场占有率超25.9%。
2025年两会释放的政策红利叠加新型城镇化需求,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技术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开普瑞环保科技将携手国内外同行,共建美丽中国,拥抱绿色基建新机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