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基层垃圾分类培训队伍专业素养,推动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创新实践,4月11日,门头沟区城市管理委组织全区各镇街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及基层培训讲师40余人,到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展专题观摩研学活动。本次活动以“激活有机废物绿色生态链,赋能美丽中国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为核心载体,通过专家讲座、技术研讨与设备观摩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双向提升通道。
【专业论坛开启认知升级】
在主题论坛环节,来自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及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有机废物治理全链条展开深度交流。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副处长系统解读了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管理政策实施进展,揭示经济杠杆对源头减量的调控效应;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分享了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研究成果,展示餐厨垃圾制取高附加值免疫蛋白的前沿探索;宁波专家代表分享了“有机固废分类处置提质增效”创新模式,呈现沿海城市在厨余垃圾协同处理方面的实践经验;环保企业则重点推介其在北京地区应用的有机残渣处理技术体系,为首都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装备拓宽实践视野】
论坛结束后,参训人员实地观摩了环卫设施设备展览。在智能化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展区,讲师们详细了解模块化好氧发酵装置、智能分拣机器人等新一代技术装备的运行机理;在资源化产品展示区,由果蔬垃圾转化的有机肥料、废弃油脂制备的生物柴油等系列产品,直观呈现垃圾变废为宝的完整产业链。大峪街道垃圾分类负责人表示:“这种理论结合实物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对垃圾分类后端处理体系有了立体化认知,对今后开展居民宣教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基层培训构建长效机制】
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强调,本次培训是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重要举措,通过培育“懂政策、精业务、会教学”的基层讲师队伍,将先进治理经验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社区语言。后续将持续搭建“政产学研”交流平台,建立常态化跟岗学习机制,重点加强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低碳处理技术等领域的知识更新,为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夯实人才基础。
据悉,参训人员返岗后将开展“三个一”赋能行动,即组织一场专题汇报会、设计一套社区培训课件、实施一轮实操演练,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区域垃圾分类实效的实践动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