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医疗行业的当下,智能康复设备成为提升患者康复体验与疗效的关键突破口。2025年4月13日,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康步智行团队在负责人杨濡汇的带领下,积极行动,率先踏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湖)物理治疗室,紧接着奔赴南昌健源康复医院,联合多所医院共同开展智能健行机设备试用。此次多院携手合作,旨在为智能康复设备的优化升级提供坚实依据,让前沿科技切实惠及广大患者。
一、智能健行机 “首秀”:东湖二附院开启试用篇章
试用行动的首站,康步智行团队来到了东湖二附院物理治疗室。这里作为康复治疗的前沿阵地,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医疗团队,为智能健行机的初步试用提供了理想环境。
团队成员与东湖二附院的物理治疗师们紧密合作,共同制定详细的试用方案。他们首先对智能健行机的基础功能进行了严格检测,包括设备的稳定性、行走辅助模式的多样性等。在现场,一位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和团队成员的协助下,首次体验了智能健行机。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健行机能够根据其步伐节奏和身体重心的变化,实时调整辅助力度,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这一功能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感觉这个机器很智能,走起来比之前轻松多了,而且很稳,让我更有信心进行康复训练。” 患者说道。
同时,团队成员和治疗师们还针对不同病情、不同康复阶段的患者,收集他们使用智能健行机后的反馈。对于偏瘫患者,智能健行机的单侧助力功能是否有效;对于术后康复患者,其缓慢起步和精准制动功能是否能满足安全需求,这些都是产品试用关注的重点。通过大量的实地测试和数据记录,团队获取了智能健行机在实际临床环境中的初步性能表现数据,为后续的优化改进提供了宝贵依据。
(图为团队成员为东湖二附院患者佩戴智能健行机)
二、南昌健源康复医院:深挖健行机个性化适配潜力
结束了在东湖二附院物理治疗室的试用后,康步智行团队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南昌健源康复医院,这里将对智能健行机进行更深入、全面的检验。南昌健源康复医院在康复治疗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完善的康复体系和多样化的患者群体,为智能健行机的多场景应用测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南昌健源康复医院,团队重点对智能健行机的智能识别和个性化适配功能进行了测试。医院里有一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使用智能健行机时,设备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快速识别出患者的运动意图和身体状态,并自动调整至最适合该患者的康复模式。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患者的康复效果逐渐显现,其下肢肌肉力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行走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医院的康复医师表示:“这款智能健行机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这对于提高康复治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非常关键。”
此外,团队还对智能健行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进行了监测。通过在医院多个康复科室的广泛应用,收集设备在不同时间段、不同使用频率下的运行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智能健行机展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未出现明显的故障,这为其未来在康复机构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为南昌健源康复医院患者佩戴智能健行机)
三、打破壁垒:多院合作开拓康复新路径
从医疗技术层面来看,多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相互融合,能够全面、深入地评估智能健行机的性能,加速设备的优化升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不同医院的患者群体和康复需求各不相同,这为智能健行机的多场景试用提供了丰富样本,有助于挖掘设备在各种情况下的潜力和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改进。
在康复领域的发展方面,这种多院合作的模式为智能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探索了新路径。它促进了医院与科研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壁垒。以往医院与科研团队间常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今通过共同对智能健行机的试用,双方能够直接交流,科研团队能迅速了解临床实际需求,医院也能及时掌握科研成果进展,推动康复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实践的进程,有望提升整个康复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图为不同患者的康复过程展示)
四、健行机未来可期:持续优化惠及更多患者
展望未来,随着智能健行机设备性能在多院合作试用中不断完善,它将为更多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康步智行团队也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携手更多医疗机构,在智能医疗设备研发和应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推动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后续对智能健行机的持续优化,其功能将更加完善,适用患者群体也将进一步扩大。无论是因意外导致肢体损伤的患者,还是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康复的人群,都有望受益于这款智能设备。而多院合作的模式也将为更多智能医疗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可借鉴的范例,推动整个康复医疗行业迈向新的高度。(通讯员 李航宇、吴攸、杨轩宇、杨濡汇、肖琪、李争铮、郑斯腾、占宇馨)
(图为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康步智行团队合影)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