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平台工程
Gartner发布2023年10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其中包含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Gartner对平台工程的定义是“平台汇集的工具、能力和流程均由领域专家精心挑选,并经过封装,以方便终端用户使用。其最终目标是打造无摩擦的自助服务体验,为用户提供合适的能力,帮助他们以最低的成本完成重要工作,从而提高终端用户的生产力并减轻他们的认知负担。平台应能够满足用户团队的一切需求,并以任何可能的形式,完美匹配用户的首选工作流。”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词:“平台汇集的工具、能力和流程”、“自助服务体验”、“减少认知负担”。从这几个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理解平台工程的核心要素和理念,即平台通过提供一系列工具和能力,帮助开发者提升体验并解放生产力。
平台工程概念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敏捷理念的提出,随着云原生、Kubernetes技术的兴起,DevOps工具和平台也随之爆发。汇付也在近几年不断地付诸实践,先于2017年开始做数字化转型,将部分业务试点上云,后于2020年业务系统全面上云,从而也支撑了斗拱PaaS平台的诞生。在2023年Gartner提出平台工程概念的同时,汇付也启动了π计划,致力于统一研发规范、流程和工具,并诞生了π平台。
二、平台工程的实践
了解了平台工程PE的概念,那应该怎么样去落地并让我们的开发人员受益呢?
平台工程既然是基于SRE和DevOps发展来的,那么平台工程的产品必然是SRE和DevOps产品的升级。业界做的相对成熟的DevOps产品有阿里云云效、华为云CodeArts和腾讯云CODING,这些产品的能力都非常全面,已经不仅仅是完成代码发布而已,而是将研发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囊括进去了。比如需求管理、自动化测试、代码安全,甚至是效能管理。
在打造一个平台工程产品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开发者的日常工作内容以及他们所需的工具技术,从而梳理出平台需要集成的能力。
开发者们需要的工具技术通常包括:基础设施、API、安全工具、不同的环境、监控工具、容器平台等。这些工具技术需要我们的平台工程师在内部开发者平台IDP(Internal Developer Platform)上去实现,最终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开发者使用。
内部开发者平台IDP不仅包含了基础设施的管理,还包括整个应用程序CI/CD的过程,以及安全管理和监控。平台工程师负责维护,而开发者就是平台用户。
汇付在2023年也基于平台工程理念推出了π平台,不仅涵盖了IDP的全部内容,更打通了研发全流程,需求、开发、测试、发布、运营全覆盖。
平台界面:
三、平台工程如何提升开发者体验
在解答“平台工程如何提升开发者体验”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了解开发者体验出了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开发者体验不好会导致生产力的下降?或者为什么开发者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做事总是没有效率?
在我们通过行业调查和内部开发者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开发者们其实并不喜欢做运维,甚至极其讨厌,复杂的概念知识和繁琐的操作让他们烦不胜烦,从而也导致他们专职于业务研发的精力被割裂地少之又少,继而生产力也会受到影响。
“时间枷锁”:DevOps的兴起让传统的开发人员担负了运维的工作,两个人变成一个人,看似高效,实则让开发人员的精力分散了一部分去做运维,每天实际用在开发上的时间可能并不多。对于一个高级工程师,他通常在团队里或者项目里扮演的都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因为能力比较强,那基本上运维工作基本就交给他了。那开发的工作参与就少了,高级工程师的开发效率是很高的,想想看,是不是很浪费。
“认知恐惧”:相信有经历过系统故障的开发者应该都感同身受了,一旦出现故障,当事人都是很慌乱的,总有些你搞不清楚为什么的原因引发的,所以对于运维不是特别熟悉的开发人员来讲,认知问题真的挺让人害怕的,而且你不能保证你一直记得住。
“权利偏差”:开发者对DevOps系统工具有很多诉求,但这类工具通常是拿来即用的,缺乏专业的平台团队和运维人员支持。开发者有时不知道找谁解决问题,有时觉得自己说话没有分量,大部分诉求得不到满足。这可能就让开发用起来很不爽,进而浪费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和沟通。
平台工程的出现将解决这一困境,通过一站式的管理,将所有研发相关的工具、资源、配置管理等工作集合到一起,省去了多系统来回切换这种繁琐的操作;将资源、工具、代码、文档等以自助式的服务方式提供出来,让开发者可以灵活自由的选择;通过屏蔽专业知识、流程简化和引导式的交互,给开发者以流畅的体验;将任务处理、CI/CD、运维排障等工作全部自动化,让开发者无需严防紧盯浪费精力。从而,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和工具技术,让开发者保持Flow State(心流状态),可以专注于业务研发。
可以说,π平台的诞生和应用,实实在在给汇付开发者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率上的提升。
四、总结与展望
π平台自2023年发布后已稳定运行2年有余,期间不断地完善能力、优化体验,成为了汇付内统一的研发管理平台,同时也得到了开发者们的一致好评。汇付拥有超过300名研发人员,π平台的日均UV为200+,日均PV为19K+,日均使用率非常高。在最近一次的开发者满意度调研中,满意度评分达到了8.75。超过70%的开发者用户认为π平台在功能性和交互体验方面做得很好,发布效率有很大提升,技术支持也很到位。
以下是用户评价:
不仅如此,π平台也作为统一的研发协作平台,采集了从需求、开发、测试到发布各个工作环节的研发效能数据,从客观的数据上也体现出了生产力真正的变化。
人均完成任务量(季度):
人均完成任务量从2023年Q3的8.42个到2024年Q4的50.11个,几乎翻了5倍。
需求交付数与需求交付周期(天):
完成的需求量自2024Q1的1118个增长到2024Q4的1830个,需求交付周期逐步下降至9.7天,基本用户提出的需求都可以在2周内交付。
阿里在推出其DevOps产品“云效”并在其内部做效能改进时提出了“2-1-1”的愿景:“2”指的是交付周期2周——85%以上的需求可以在2周内交付;第一个“1”指的是开发周期1周——85%以上的需求可以在1周内开发完成;第二个“1”指的是发布前置时间1小时——提交代码后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发布。
而在汇付,有了π平台的加持,我们的效能已经实现了“10-6-5”,即交付周期为10天、开发周期为6天、发布前置时间为5分钟。
自2024年12月汇付举办了首届斗拱开发者大会以后,我们感受到客户方开发者们对汇付技术的认可和期望,认识到我们为开发者所做的服务还有很多不足,π平台对平台工程理念的实践在汇付内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把π平台的能力开放出去,让斗拱的开发者们能提升对接汇付支付能力的效率,更加专注于自身业务,帮助客户的开发者也能提升生产力。
在未来不久,π平台还将全面拥抱AI,将AI的能力融入到整个研发协作流程中去,不限于智能需求评审、智能代码评审、智能用例生成、知识库问答等功能,还会集成大量的MCP Server,不断扩展AI能力的边界,进一步提升开发者体验和开发效率,解放生产力!
责任编辑:kj005
2025年,全球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北美消费市场仍是中国品牌出海的重要战场,但流量成本激增,叠加全球贸易格局变动与关税风波,使北美竞争维度发生质变:从「...
一、什么是平台工程Gartner发布2023年10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其中包含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词:&...
【编者按】响应教育强国战略,构建行业多方共赢的生态合作体系,中望软件牵头与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