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数码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培训 学校 课程
当前位置:滚动新闻>

从“卡脖子”到“中国造”:江西师大锐视无极团队突破近红外Ⅱ区有机光电探测技术

从“卡脖子”到“中国造”:江西师大锐视无极团队突破近红外Ⅱ区有机光电探测技术
2025-05-17 12:10:58 来源:财讯网

当前,随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红外探测技术已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江西师范大学锐视无极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一款新型突破1300nm近红外Ⅱ区吸收的有机红外光电探测产品——WJPioneer探测器,该探测器在短波近红外光电探测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江西师范大学锐视无极团队

在民生刚需的短波近红外领域,我国高端红外光电探测器长期依赖进口,其核心技术被欧美巨头垄断,不仅价格高昂,还面临“断供”风险。江西师范大学锐视无极团队以“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为使命,踏上了近红外Ⅱ区有机光电探测器的研发新路径。

在江西师大氟硅能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深夜常亮的灯光见证了团队的科研坚守。面对有机半导体材料光电性能不足的难题,团队负责人单思雨和她的成员们从海量文献中筛选出DTPC材料体系作为突破口,尝试通过氟代侧链的改性实现材料光电性能的突破。历经一年零两个月的不断实验,新型二维共轭半导体材料得以问世,经表征测试,该材料的最远探测波长高达1300nm,微弱信号响应时间达到微秒级,探测范围与灵敏度表现出色,然而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制约了探测数据准确度这一难题又让研究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团队指导老师与有机光电领域国际领军专家们提到最近学生团队的工作瓶颈,经过一番交流,得到了可以从器件物理角度入手的建议。团队成员紧急展开新一轮文献调研和技术方案实践,通过创新准平面滤光补偿技术,搭建激子解离模型调控活性层膜厚度突破传统滤光片依赖,结合光谱算法重建实现了50nm的高光谱分辨率。初代产品实验室小试验证器件探测灵敏度和精度实现了双重突破,但水氧阻隔寿命效率测试未达产业化指标。

锐视无极团队进行器件测试

生产负责人张熠晗带领团队经过数十种方案尝试,从OLED领域跨界找到了阻隔水氧侵蚀的突破口,创造出“有机—无机叠层分子装甲”——多层柔性封装工艺,反复调试工艺参数找到了使设备寿命延长30%的最优解,对比有机光电探测器传统封装,使用寿命延长500天以上。

靠着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拼搏,锐视无极团队首款产品WJPioneer探测器横空出世。在光谱响应方面,其覆盖600-1300nm可见近红外波段,响应度达0.42A/W@1100nm,光谱分辨率精至50nm,工作寿命1000天以上;在售价方面,对比市面上性能较好的铟镓砷探测器,锐视无极团队将其压缩至十分之一,单价450元/片,目前已经在无创血糖监测和农业病虫害识别等领域开始应用。

从1965年美军战机残骸中点燃的逆向研究星火,到上海技物所碲镉汞探测器攀越世界科技高峰,中国红外探测技术走过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壮阔征程。而今,江西师范大学"锐视无极"团队以有机半导体为剑,在近红外高端探测器这场关键突围战中,劈开了进口垄断的坚冰——从医疗检测的精准诊断到智慧农业的生态监测,他们用自主创新的火炬,在民生需求的最前沿镌刻下"中国智造"的新坐标。这束穿透技术封锁的"中国光谱",正照亮科技自立自强的未来之路。(江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方佳楠)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2025-02-27 09:44:12比5070 Ti要低20%左右?NVIDIA RTX 5070跑分成绩曝光

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2025-02-27 09:43:39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2025-02-27 09:43:09Intel® Amston Lake: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的强劲引擎

“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2025-02-27 09:37:35“我是被逼的”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不能没有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