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晚,“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华遗产——云南非遗走进北大”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成功举办。活动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联合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主办。活动从地理学的独特视角,通过云南拉祜族芦笙舞、景颇族目瑙纵歌、南涧彝族跳菜及傣族神鸟舞等四个非遗项目,深入探索其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共生关系,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校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彭建主持活动。他介绍,此次活动是地理学与中华遗产的深度对话,更是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实践,期望通过地理视角解读云南非遗扎根红土地的深厚脉理。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代表学校致辞。他回顾了北京大学与云南师范大学深厚的历史渊源,强调地理学在揭示人地关系、解读“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云南丰富的非遗资源凝结着人与自然互动的智慧,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他勉励青年学子在非遗展演中感悟文化根脉,以青春之力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和雪莲在致辞中指出,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始终致力于解码云南文化基因、服务地方发展。她表示,此次活动创新融合地理学的理性分析与非遗传承的情感共鸣,是一部鲜活的地理教科书,期待两校以此为契机深化合作,共同担好文化传承发展使命。
“地理与非遗的深度对话”环节,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教授、民族文化地理与文旅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亚颦主持。她以地理空间和人文环境为钥匙,深度解读了非遗背后蕴含的各民族的生活智慧、历史记忆与价值追求。现场观众也与远道而来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互动,近距离触摸文化脉搏,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本次活动展示了地理学在中华遗产研究当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命力,是一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地理学部 供稿)
责任编辑:kj005
在世界屋脊的西部高原,雪豹、猞猁等野生动物的生存时刻面临着严峻挑战硕腾始终坚信:唯有凝聚关爱,才能共筑可持续的健康未来硕腾基金会持续为全国24所兽医高校提供支持...
7月18日,瀚海聚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HHMAX-901主机建设完成暨等离子体点亮仪式在公司聚变装置基地成功举行,在政府领导、行业专家、投资者代表、合作伙伴等...
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快速变化的营销领域,WPP Media(群邑)推出的Open Intelligence,作为业内首个大营销模型(Large Marketing ...
在国际教育领域,学术争议一直是困扰留学生的重要问题(图片来源:多博学DR.UNI学术诚信课堂)Thomas Lancaster博士作为学术诚信领域的全球知名专家...
作为罗地格在亚洲市场的战略核心,罗地格工业新加坡迎来成立33周年三十多年来,罗地格新加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涵盖系统设计、精密制造、安装调试、效能监控到后期维护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