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安康的青山绿水间,汉滨区流水镇正以“党建引领+院落议事”的创新模式重塑基层治理格局。今年以来,流水镇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镇村干部主动深入一线,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召开群众院落会,进行政策宣传、意见征求、矛盾化解等。镇村干部与村民们围坐在院落的板凳上,没有会议室里的正襟危坐,没有文件上的生硬条文,在家长里短的交流中,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这种看似寻常的“院落会”,不仅是基层党组织倾听民声、汇聚民智、解决民忧的“金钥匙”,更成为党建引领信访化解、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党建引领下的民意直通车。晨光初露或日影西斜,随着党支部书记一声吆喝,村民们便搬着板凳围坐成圈——这是流水镇各村(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的常态化议事场景。从镇领导班子到村(社区)干部,都把“院落会”当作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他们放下手中的文件报表,走出办公室,主动来到群众的屋檐下、院坝中,与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发展。
在这些看似随意的交流中,蕴含着深刻的治理智慧。在近期流水中心社区召开的集镇基础设施提升民意听取院落会上,镇村干部与区文旅局包联干部共同参与,将党建引领贯穿于项目规划全过程。群众从路灯安装位置的“眼前事”,一直讨论到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的“将来事”,从集镇环湖路一期建设的群众支持到建设环湖路二期的群众要求以及对“十五五”期间规划的民主商议,打破了“干部决定、群众执行”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群众提事、院落议事、党委决事、多元办事”的新闭环,让一系列的发展需求通过院落会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红色网格里的民生温度。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流水镇的院落会从不回避矛盾,反而主动寻找矛盾、直面矛盾、化解矛盾。河心村园区土地流转纠纷、学坊垭社区宅基地矛盾、新堰村的违建整治等,这些潜在的可能造成信访的矛盾问题,都在院落会的协商中找到了突破口。每一次矛盾的成功化解,都是对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加分。
在新坝中心社区,一场关于水源地保护的院落会催生“党员+群众”护水队,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饮水担忧,更将基层治理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这种“党建赋能+治理创新”的实践,既让政策宣讲“接地气”,又让民意收集“有温度”,让群众从“上访”变“下议”,从“旁观者”变成“建设者”,真正实现了干群面对面共商、心贴心解难。
常态机制中的党建效能。院落会不是一阵风,而是流水镇党委坚持的一种常态化、制度化的基层治理新机制。通过建立“会前走访调研—会中民主协商议事—会后跟踪落实”的闭环体系,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今年以来,流水镇党委在推进“千万工程”示范线创建工作中,利用院落会倡导移风易俗,同时将拆违治乱、环境整治、庭院经济等工作通过院落会与群众达成共识,形成“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让“千万工程”示范线创建既保留了生态底色,又注入了党群共建的红色动能。“现在环境改善了,村主干道既干净又整洁,基本见不到白色垃圾了,到处都整得很漂亮。”说起村里发生的变化,大家的话语间满是喜悦。
方寸院落承载民生期盼,红色板凳凝聚党建智慧。流水镇以“党建红”激活“院落会”。如今,方寸院落不仅是民意收集站,更是信访化解的“减压阀”、民生改善的“加速器”、党建引领的“活阵地”,让群众在议事中感受党的温暖,在参与中增强治理认同,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党建引领、治理有效、群众满意”的新时代答卷。(汉滨区流水镇人民政府: 陈德旺 黄连娇)
责任编辑:kj005
在陕西安康的青山绿水间,汉滨区流水镇正以“党建引领+院落议事”的创新模式重塑基层治理格局党建引领下的民意直通车在这些看似随意的交流中,蕴...
8月29日,由福城街道党工委主办,福民社区党委承办的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品牌——2025年福城街道福民社区“健康同行 关爱相伴...
2025年8月6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红栗长流队其中三名队员赴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长流水村,开展“红色基因+古栗文化”沉浸式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