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1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文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黄山市歙县,走进王村人民法庭和“作退一步想”理念发源地西递村,围绕基层法治调解工作开展调研,探寻“退一步想”在社会治理中的实践路径。
法庭访谈:基层法治调解的“歙县样本”
7月10日在王村人民法庭,实践团队成员们和歙县法院党组成员、歙县人民法院深渡法庭庭长汪朝亮、王村法庭庭长吴成辉、副庭长毕向荣进行了深度交流。王村法庭副庭长毕向荣介绍,“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是设立在基层解决基层群众纠纷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应用,结合了当地的文化以调解的形式解决村民矛盾纠纷,其目的在于“方便群众,解决群众难事”。王村法庭庭长吴成辉向同学们介绍了“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他说调解要坚持自愿、依法原则,“法官在调解过程中释明法律风险,引导双方理性协商,既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又避免矛盾激化。”
歙县法院党组成员、深渡法庭庭长汪朝亮强调“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是指导调解的主课堂、定分止争的主战场、普法宣传的主阵地。基层法官要作群众信任的人,要解决群众揪心的事。同时法院利用在线视频系统定期开展“法治小说会”进行案例指导分析,培养法律明白人。“最远的你,最近的爱”描述法官在后、阵地在前、助手在前的模式积极解决群众纠纷。
此次歙县之行,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 “作退一步想” 基层法治调解模式的温度与力量。从法官们的倾情分享中,看到了基层司法工作者扎根群众、化解矛盾的责任与担当。
文化溯源:古村落里的现代治理智慧
7月11日,实践团队来到西递村,探访“退一步想”思想发源地。工作人员介绍,工作室传承“和为贵”的乡土调解文化,针对邻里纠纷、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等问题,提供上门调解、司法确认等便民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据介绍,工作室年均化解邻里、家事等纠纷420余件,其中上门调解占比38%,司法确认率达100%。现场展出的“宅基地滴水纠纷”“赡养老人协议”等典型案例,生动呈现了“法理+情理”的调解逻辑。
在工作室展示的典型案例中,“退一步想”理念通过法理与情理的平衡,既化解矛盾,又维系乡情,成为基层治理的“润滑剂”。
青春感悟:法治温度在基层生根发芽
调研期间,实践团队系统梳理“作退一步想”工作室的工作规范:从自愿调解、依法审查,到公平公正、隐私保护,每一项原则均彰显法治为民的初心。队员们表示,通过与法官面对面交流、实地探访发源地,深刻感受到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实际效能,以及“退一步想”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文/刘金竹 杨昕月 李欣燃)
责任编辑:kj005
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破碎技术的革新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该系列设备采用合金钢主轴,可根据不同物料和需求选择多种不同的驱动形式,转速,刀型等,具备极佳的运行...
江苏旅游(德国)推广中心主办的2025中国(江苏)-德国(柏林)旅游同业推介会将于2025年9月18日(星期四)下午在德国柏林举行作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
近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中国房协开发分会、贵阳市房地产业协会及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观摩研修班在中铁置业贵州公司圆满落幕作为本次研修班的核心环节,...
[中国,上海,2025年9月15日]今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