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学科与校际壁垒,将世界顶尖大学的课堂“搬”到中国?自2023年10月发起以来,“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凭借高水准的教育供给与可持续的培养路径,已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60余所高校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双一流”高校参与度超过50%,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
聚焦前沿领域,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育人新体系
“拔尖计划”紧紧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环境工程、国际法等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以“学科交叉、项目制教学、研究性学习”为特色,通过系统引入世界一流大学教授资源和教育模式,构建高水平国际课程体系与教学平台。该计划有效打破了学科与校际壁垒,促进了学科融合与资源共享,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顶尖高校示范引领,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该计划已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顶尖高校落地实施,逐步探索并形成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既有嵌入院校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型,也有拓展学科边界的交叉型,以及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通识教育型。
清华大学重点引入《国际组织大师课》系列,由联合国及国际组织资深专家授课,为学生提供接触全球治理、绿色转型等前沿议题的机会,成功打通了校内通识教育与国际前沿的衔接路径。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则将29门前沿课程深度融入教学体系,覆盖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一带一路”历史等多领域,学生推荐意愿达90.48%。
上海交通大学聚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重点方向,引入53门课程,累计开课超1100次,教授课出勤率高达92.7%。其学生成果显著,多名参与学生获得包括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世界名校的录取。
南京大学聚焦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拔尖人才培养与前沿技术教学突破,将11门计算机科学课程纳入跨专业选修体系,出勤率稳定在90%以上,有力推动了交叉融合教学实践。
荣誉学院协同,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计划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元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等荣誉学院协同,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科。以顶尖高校荣誉学院为主要载体,将国际前沿课程有机融入既有人才培养框架。同时,计划面向聚焦“四新”建设的二级学院,针对地质工程、经管商科等关键领域,提供定制化、国际化的课程支持与培养方案优化,切实增强学科交叉融合与战略竞争力。通过多层次、精准化的协同合作,为国家战略人才自主培养注入持续创新力与引领性支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元学院为华罗庚数学班、化学拔尖计划等高水平专业学生引入14门交叉领域课程,教授课出勤率高达96.1%;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以12门国际化课程为载体,推进拔尖人才培育,教授课90.2%的出勤率,尽显课程吸引力。
厦门大学创新性地实现学分认定,将国际化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学生不仅在学术上取得突破,更在量子计算、深度学习、物联网、智能医疗等前沿方向发表了多篇国际会议论文;福州大学实验班联合该计划构建了“非标准线下授课+混合选课”的特色模式,开放81门课,覆盖20个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吸引多学院研究生参与,体现出计划与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高度适配性。
目前,“拔尖计划”正进一步整合C9高校等国内顶尖资源,并服务“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领域,致力于打造教育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它已成为高校引入全球顶尖教育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培育符合全球发展需求拔尖创新人才的“卓越引擎”。
参与高校领导表示,“拔尖计划”通过系统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填补了国内在前沿领域的教学空白,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近日,中国化学土木公司所属环岩公司承建的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芯片之城”科创基地项目三期桩基工程二标段完工今年5月进场施工以来,公司所属环...
为响应国家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常州综合保税区近期与江苏京尔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常州综合保税区位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地处长江三角洲...
自2011年成立以来,信达生物制药始终致力于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信迪利单抗是信达生物第一款商业化产品,也是国内第二款获...
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号召,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进程,共同守护偏远地区儿童生命早期的营养健康发展捐赠仪式现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数字资源部副部长张峰、广西红十字基...
9月17日至19日,2025中国—东盟电子体育产业活动周在南宁盛大举行南宁市爱华学校作为广西唯一受邀参展高中,与广西大学、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南宁学院...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没有丝毫犹豫9月4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忙碌了一天的柳厚民正步行回家此时,河中的女子已呛水多次,挣扎的动作渐渐微弱,身体开始下沉该女子已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