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建筑走出“保护即封存”的困局,当文化街区挣脱“商业即同质化”的桎梏,如何让老建筑在现代语境中重焕生机,让历史文脉与当代生活实现深度交融,成为城市更新与文旅发展的核心课题。近日,社会活动家杨文彬、中经联舆情委信息宣传部副部长汪一鸣一行走进南京1912街区考察调研,以人文视角为匙,解锁民国建筑活化的典范密码,更以“东西会创意市集”为镜,照见历史街区现代文旅价值的全新可能,为城市文化传承与商业创新的平衡之道,写下了生动注脚。
杨文彬的考察视线,首先聚焦于“民国建筑如何在保护中实现‘活态传承’”这一根本命题。漫步1912街区,青灰色的砖墙、弧形的拱窗、对称的柱式,每一处细节都保留着民国建筑“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这里既有西洋古典建筑的庄重典雅,又融入了中式园林的灵动意境,曾是民国时期政商名流汇聚的核心区域。不同于部分历史街区“修旧如新”的粗放式改造,1912街区的活化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对建筑主体结构严格按历史原貌修复,保留斑驳的墙面、复古的木质门窗,甚至将当年的砖缝肌理完整还原;而在内部空间改造上,又巧妙植入现代设施——隐蔽的中央空调管道、嵌入式的灯光系统、适配现代商业的动线设计,让百年建筑既能承载咖啡馆、文创店、特色餐饮等现代业态,又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杨文彬在考察中驻足于一栋民国时期的银行旧址前,触摸着墙面留存的岁月痕迹,感慨道:“好的活化不是‘复刻历史’,而是让老建筑成为‘时光容器’,既装得下过去的故事,也容得下当下的生活。”这种“形存神活”的理念,让1912街区的民国建筑不再是冰冷的“文物标本”,而是可触摸、可体验、可对话的“城市记忆载体”。更深层的探索,在于1912街区如何通过“建筑活化+市集赋能”,构建“日间文旅+夜间经济”的全时段价值生态。
杨文彬注意到,白天的1912街区,是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的和谐共生——游客在民国建筑里喝咖啡、逛文创店,在街区广场上听讲解员讲述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夜幕降临后,街区又切换为“民国风情夜生活场景”:暖黄色的灯光照亮复古的招牌,爵士乐队的演奏声从老洋房里传出,“东西会夜市集”则推出了民国主题的调酒、复古的露天电影,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民国时期的夜生活氛围。这种“全时段、多场景”的运营模式,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让街区的文旅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据街区运营方介绍,仅仅2023年“一年东西会创意市集”就累计举办56场,带动街区整体客流量增长35%,其中文化体验类消费占比达42%,远超传统商业街区的平均水平。杨文彬在调研总结中提到:“历史街区的现代文旅价值,不在于‘复刻’某个时代的表象,而在于提取历史文化的核心精神,与当代人的生活需求相结合,构建‘有记忆、有温度、有活力’的消费场景。”
1912街区的案例证明,历史建筑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宝贵的“文化资产”;历史街区也不是商业竞争的“红海”,而是可深耕的“价值蓝海”。当民国建筑的砖瓦与现代文旅的创意相遇,当“东西会”的烟火气与老街区的历史感交融,历史便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融入当下生活的鲜活记忆。在城市更新加速推进、文旅产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期待更多城市能以1912街区为参照,让更多老建筑在活化中重焕生机,让更多历史街区在文旅融合中点亮城市的文化名片,让每一座城市都能在时光流转中,留住记忆,焕发新颜。(张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2025年9月17日至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展会采用 &ldquo...
近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了"健康生活·畅快呼吸"主题科普活动过去,人们判断空气质量...
在当代快节奏生活中,脱发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超过 14.2 亿人的健康难题测评标准:三维度构建权威榜单本次榜单评选严格遵循 “临床实证 + 安全认证 ...
眼下,贷款渠道日益多元化,线上借贷、消费分期等服务以其便捷性渗透进大众生活,成为人们资金周转的重要工具逾期的后果1.影响征信2.产生罚息3.会被起诉避免逾期的实...
随着新一代父母科学育儿观念的普及和国家对儿童化妆品监管的日益严格,《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的实施推动了新生儿护肤市场从"基础保湿"向"专业精准护理"转型一、保...
9月24日,BRE英国建筑研究院在上海举办2025年度BRE中国颁奖盛典BRE建筑性能服务部(BPS)董事总经理、副首席执行官Jane Goddard通过视频发...